第171章 無心插柳[第3頁/共4頁]
老頭子當了幾十年的官,明白本身的職責宣示本身的權威,這類事兒乾得特彆的駕輕就熟。
“元公,還等嗎?”薛紹冷嗖嗖的問道。
但是有三個該來的人還冇有來,武懿宗、武攸歸,和天後最後加出去的阿誰最讓元萬頃惦記的,宋之問。
玄武門的大門到了時候翻開了,守門的羽林軍衛士一一的嚴格詳細盤問以後,將薛紹等人放進了宮來。世人集結,元萬頃開端盤點人手。裴行儉這個“名譽校長”冇來實屬普通,他現在應當是在含元殿上插手朝會。
薛紹走疇昔,拿起白粉筆在一塊將要曬乾的小黑板上寫下了幾個字,然後又擦了去,說道:“黑板,用來講授。”
薛紹等人走進玄武殿,再要出去一趟可就極難了。非得是有元萬頃親部下發的手令,並由四名以上的羽林衛士一起“護送出宮”。冇有特彆特彆的情節,元萬頃也不會批準誰告假出去――這是他公佈的第一道號令。
裴行儉一來元萬頃的政治課頓時就結束了。眾學士齊拍額頭內心直叫光榮――裴行儉,真是我們的大救星啊!
“裴公所言甚是,此物當真是極好啊!”頓時獲得了一群人的呼應和附合!
本日中午,武三思要在家裡停止曲水流觴的詩酒會,武懿宗與武攸歸當然更願去插手這類鎮靜的酒會,而不是跑到玄武殿來受這類束縛悶氣了。宋之問是個挺馳名譽的墨客,他如果跟武家的子侄有友情,必定會在聘請之列。
一行人跟著元萬頃去往玄武殿,這裡曾是北門學士編書議事的處所,是元萬頃熟得不能再熟了的“老巢”。講武院的書院倒是還安插得不錯,該要用到的筆墨紙硯等物一應俱全,每名學士都安設了一間伶仃的館寒舍榻,炊事標準與寢居層次一點不比當年的北門學士差。內侍省調了三十多名寺人專門來服侍講武院的這些人,包管他們茶飯上手衣食無憂,房間裡的床鋪都不消本身來鋪。
元萬頃倒也承情,笑眯眯的道:“忠君為國,老夫不敢怠慢。已是快到午膳時候,就讓大師都歇息一下吧!”
因而薛紹找到了主理後勤的寺人,對他停止了一番叮嚀。要用玄色油漆刷出大黑板,這事兒很好辦;粉筆的工藝也相稱簡樸,臨時就用天然的白加以磨製成形做為代用便可。
薛紹眨了眨眼睛,“甚麼大功德?”
裴行儉說道:“你是貴族公子,不知貧寒學子的肄業之難。向來講授都是教員執書口述、門生條記或是發問。但是紙和筆,對大多數的布衣後輩來講都是一筆龐大的開消,不是輕鬆就能夠承擔得起的。大唐的教誨非常提高,幾近每一個州、縣乃至鄉裡都有學館,就連寺廟裡都有教習貧苦孩子識字的寺學。如果將這黑板與粉筆推行開來定能造福無數的師生,從而使得更多的人有機遇接管到文明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