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國策(二)[第1頁/共4頁]
“陛下賢明。”
趙石一笑之間,顯得更加的沉穩篤定,這個時候,統統的顧忌,都要拋開,不然的話,稍有舉棋不定顯出來,卻隻能增加天子陛下的擔憂罷了。
這個時候,趙石卻已經再次減輕砝碼,“陛下不必憂愁,微臣運營數載,現在已有九分掌控,殘剩的一分,也不過是西夏有著天時之便,許能在兵鋒之下,苟延殘喘些光陰,怕是不能速戰持久罷了罷了。”
“興慶西北,皆戈壁戈壁,當年西夏人先人便崛起於此,也該毀滅於此,或可有一二幸者,逃到黑水,而當時,我大秦兵威正盛,隻需傳信於西遼,契丹人若不拱手奉上,當為我大秦將來毀滅西遼留下最好的藉口。。。。。。。”
半晌過後,趙石才緩緩道:“以臣之見,西夏人並不成信,這個怕是朝中諸公也很明白,畢竟我們大秦與西夏已經打了太多年的交道。”
以是覺著,大將軍攻掠北地,建功而還以後,卻突然籌算揮兵西夏,過分俄然了些,並且,還是在西夏派了使臣來大秦的時候。。。。。。。。
“或也可轉向西南,與其他兩部沿葫蘆川北上,攻韋州,會師於靈州城下,靈州一下,興慶府便在麵前,到了當時,西夏滿地烽火,救無可救,守無可守,黨項貴戚,若不想為我所俘,必定往西北逃竄。”
成武天子一向深思著,此時方自如有所思的開口,“如此觀之,若允西夏之請。。。。。。怕是要留下大得了。。。。。。。”
趙石沉吟了一下,構造了一下話語,在西夏的事情上,與幾位軍中將領,都有過扳談,思慮也已垂垂成熟,不過比擬這些舊部,在天子陛上麵前的說辭,必然要構造的清楚一些。。。。。
趙石點頭,毫不臉紅的持續道:“不錯,北地易取,中原難下,中原之交戰,必然頗耗光陰。。。。。。”
此時,種遂奮發不已,方謙卻神采發白,他這個時候,纔算真正明白了這位大將軍的企圖,到底是文臣,對於軍事上的事情,並不敏感。
如許的野心,如許的派頭,如許的精密安插,深諳軍事的種遂已是完整佩服。
趙石輕擊桌案道了一句,“以微臣看來,攻伐中原,將以年計,國力之耗費,冇法計數,最為耗神的,怕還是安寧所據之地民氣,而河南,兩淮,堅城無數,到時,天時天時人和,皆不在我,據地相爭,虧損受阻在所不免。”
趙石點頭,接著道:“恰是如此,才更應放眼於將來,西夏人向不強大,存國至今,靠的便是這般手腕,首鼠兩端,勢弱之時稱臣,勢強之時,攻掠國土,契丹,女真,兩國盛於北地之時,西夏人皆有稱臣之舉,然契丹,女真由盛而衰之時,西夏人反口,猙獰畢露,此等胡人之國,漫無信義,依仗天時之便,擺佈扭捏,才享國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