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卷終[第2頁/共4頁]
而反應在朝堂上,武臣們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足,到了成武七年,終究來到了一個頂峰,京師兩大門閥世家,在與武臣們的爭鬥中,完完整全的敗下陣來。
“多謝先生……這些年對老杜不離不棄,此後如果有閒,儘可來老杜府中,尋老杜喝酒談笑……唉,他孃的,這京中故交,今後敢來尋老杜喝酒的,不知能有幾個?”
之以是拖了這麼長的光陰,一來呢,天子陛下躊躇不決,二來,京中變亂頻出,加上去歲大秦有揮兵東向之意,需求杜山虎如許的老將坐鎮河中,以窺機會。
一向以來,文臣們對武臣的上風,也在此番風波當中,喪失殆儘。
但攻宋一議,就此作罷,並且,宋人也懼秦人趁機來攻,承諾此後歲幣,再加一成,以換秦人息卻來犯之心。
鬚髮斑白的杜山虎擺佈打量著,今後中細心體味著權勢日增的味道,但這個時候,這個年紀的他,已經很難提起大丈夫當如是乎之類的大誌壯誌了。
在杜山虎影象當中,這處府邸門前的街道並不算寬廣,但現在,街道劈麵的民居已然拆了個潔淨,構成一個寬廣的廣場,鋪著堅固的青石,一杆大旗在廣場中間飄零,抬頭看一看,恰是猛虎武勝軍軍旗。
正麵乃猛虎下山圖,後背上書大將軍趙幾個大字。
杜山虎目光一黯,他曉得,這位睿智的白叟,怕是此後要終老於這座府邸當中了,這輕描淡寫,卻又飽含深意的幾句話,就是終究的臨彆贈言。
因為自成武天子即位以來,用武於天下,戰事頻密,武功盛極一時。
而大將軍杜山虎,卻算是端莊的有功之臣,雖說回京以後,麵對的處境也不能說好,但該得的光榮,卻非是張培賢所能比得了的。
這對於大秦來講,不算好,卻也不能說壞。
三月,成武天子下旨,晉齊子平,為國子監祭酒,文章閣大學士,與翰林學士沈白等人一道,主持訂正大秦筆墨,文理事。
南十八笑了笑,不再多言,他已經算是仁至義儘,而他這平生,對不住旁人的事情,向來冇做過,臨到暮年,也該是享享清福的時候了,其他的,也再不與他相乾。
此事經樞密院,中書決定,天子陛下明詔頒於邸報,於大秦成武九年,設軍察院於禦史閣台之下,以方纔回京的大將軍杜山虎為軍察院主官,各部軍中虞侯,皆歸軍察院統屬如此……
身不由己之處,不是長年累月的領兵之人,底子體味不到。
此事和科舉改製|[m看似無關,但隻要往深了想一想,就能明白,兩件究竟在相輔相成,完整能夠併爲一處考量。
現在。科舉改製在先。又有推波助瀾之人。雖說前程必然艱钜萬分,但也顯現了天子陛下對文事的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