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讀書人的第二條出路[第2頁/共3頁]
崇禎天子聽得眉頭一皺,頓時辯駁道:“不對,就算國子監出身,也一樣能夠來考進士,從而追求一份出身啊!”
“這和國子監式微的啟事有關。”
崇禎天子對於鐘進衛這答覆感到非常奇特,他不由得問道:“鐘徒弟,國子監式微不是因為朝廷拿它來斂財的啟事麼?現在朕既然已曉得這環境了,就毫不會再這麼做。”
鐘進衛怕崇禎天子想多了悲傷,就頓時持續說話,引開他的重視道:“是以,臣給國子監找了新的生源和前程,和科舉並不牴觸。這麼一來,阻力必定不大,能夠輕易地實施下去。”
“二,就算國子監內裡的監生在規複積分和曆事軌製後,能達到了要求到吏部去聽調仕進,還是隻能做一個小吏,這明顯不是有才氣的讀書人所但願的。”
這一點,實在是他冤枉了崇禎天子。因為在當家人的位置上,所要考慮的事情中,最為核心的就是一個“財”字。有財才氣去做其他事情,這是根本。也是是以,崇禎天子纔會對“財”字特彆敏感。
鐘進衛見勝利引開崇禎天子的重視,就趕緊持續道:“陛下,讀書人考科舉,說得刺耳點,就是為了權。但人生的尋求,除了權以外,另有財。臣的主張,就是給讀書人一條麵子的財路。”
“陛下,之以是讀書人不走國子監這條路,是因為有了一條更好的路能夠走。在大明建國幾十上百年以後,官方的書院就垂垂鼓起。臣查了下質料,到萬積年間建立的書院共有一千四百三十五所之多。也就是說,大明的府州縣約莫有九層以上都有書院。”
“一,有才氣的讀書人因為有更好的挑選,是以他們不會挑選國子監,這國子監生源的質量就是一個題目。”
崇禎天子聽了心中一動,眉毛一揚,欣喜地問鐘進衛道:“但是研討所?”
鐘進衛聽了,嘴角一裂,無聲地笑了下,纔對崇禎天子說道:“陛下,臣還冇說完。”
“到了厥後,官府開端參與進這些書院中。有些處所的書院山長直接由朝廷任命,處所書院的測驗乃至由本地縣令來閱卷。各地書院從一開端包囊萬象的講學變成了專門研討科舉,是以有誌科舉的讀書人都去挑選了書院而非教誨質量日趨差下去的國子監。”
崇禎天子聽了,心中微微有點高傲,不過冇有表示出來,隻是持續當真地聽著鐘進衛說話。
崇禎天子聽得默許,他做了四年多的天子,已經明白天子不是說甚麼就是甚麼,君權不像建國初那麼強大。也就是說,鐘徒弟說得這些環境,必定會呈現。
“是朕焦急了,鐘徒弟接著說。”崇禎天子一聽,有點不美意義,神采微紅道。
在解釋了崇禎天子剛纔的題目以後,鐘進衛把話題又拉了返來,接著道:“是以,如果要重新遵循之前的形式重振國子監的話,就不實際了,這首要表現在兩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