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舊家燕子傍誰飛 - 171|0142

171|0142[第2頁/共4頁]

作者:李蝦皮

他這平生都在建立本身心中的抱負品德,我也會綱常謀,有身不得顧。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天長與地久,此恨極千古。來生業緣在,骨肉當仍舊。

春秋期間常有以言退敵,以口舌存宗國的故事,文天祥天真至此。隻要一息尚存,就不忘複宋。這期間文天祥對峙不降,被□□半月,後於鎮江走脫。逃竄之前,杜滸問他如果死了有冇有牢騷,文天祥以手指心說,寧死不悔。流亡之驚險,《指南錄》中記錄非常詳細。

作者:吳名流

貿易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受權,非貿易轉載請說明出處。

文天祥宦途不順,因獲咎寵臣或被同僚架空,致一貶再貶。他嫉惡如仇,為天立心為民立命,真儒生風采。而竄改他運氣的,還是德祐抗元。他的法天不息,畢生抱負,明知不成而為之的品德精力,都在彼時一一揭示。1259年,忽必烈攻鄂州不下,蒙哥合州戰死,恰逢蒙古內鬨,因而引兵還。1270年,蒙古再攻襄陽,籌辦滅宋。1273年襄、樊失守,次年度宗病故,太後號令諸師勤王。“天祥捧詔涕零,使陳繼周發郡中豪傑,並結溪峒蠻。”勤王軍因陳宜中禁止,始終冇法進京,文天祥被迫出任平江府。元丞相伯顏攻常州,常州失守被屠城。朝廷一心媾和,文天祥卻被阻在京畿以外,1276年,伯顏進軍臨安,宋朝廷獻玉璽請降,宋恭帝削去帝號。德祐二年,文天祥帶親信入元營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但願其退兵。這時宋朝廷已降,而文天祥麵無懼色,慷慨陳詞,“吾南朝狀元宰相,但欠一死報國,刀具鼎鑊,非所懼也”。

貿易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受權,非貿易轉載請說明出處。

鏈接:<a href="https:////27174586/answer/42489441" target="_blank">https:////27174586/answer/4248944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