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0142[第1頁/共4頁]
和前代一樣,元朝是品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元朝家庭中的女性,有妻、妾和婢女之分。妻和妾、婢的身份職位有嚴格的辨彆。元朝上層官僚和官宦家庭,普通都稀有量不等的妾和婢女。就是淺顯地主家庭,男性納妾和利用婢女,也是相稱遍及的征象。
元朝曾專門公佈有關妾的法律。至元十年(1273)正月,“陝西按察司申:先奉條格,定到官方婚姻聘財內一款,‘有妻更娶妻者,雖會赦,猶離之’。欽此。照得州縣群眾豐年及四十無子,欲圖繼嗣,另娶妻室,雖合聽離,或已有所生,誌願者,合無斷罪,聽改成妾”。戶部以為:“有妻更娶,委誌願者,聽改成妾。此後如有求納寵者,許令明立婚書。”戶部的定見獲得中書省的批準(《通製條格》卷4《戶令嫁娶》)。此事來自陝西四川道提刑按察使譚澄的建議。“時詔禁有妻納寵,乃建言:‘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世德下衰,婦人以悍妒成俗,己既無子,又以是訐製其夫,將停止苗嗣,曾不省恤。請自今男人四十無子,聽其納寵。’中書是之,遍示天下”(姚燧《譚公神道碑》,《牧庵集》卷24)。文中“有詔禁有妻納寵”,明顯是禁有妻娶妻之誤。按照上述法律,有妻不準另娶妻,四十無子答應納寵,納寵必須明立婚約。但有妻不準另娶妻是對漢人說的,蒙古、色目人不在此例。從元朝的實際環境來看,蒙古、色目男人能夠多妻,並且有妾。漢人、南人普通隻要一妻,但納寵則不受限定。特彆上層權貴和職位較高的官宦,流行多妾。武義將軍(從五品)、副萬戶趙伯成,“夫人常氏,如夫人者七”(蘇天爵《副萬戶趙公神道碑》,《滋溪文稿》卷15)便是一例。從實際環境來看,男人納寵特彆是權貴和官宦納寵並冇有春秋的限定,四十無子納寵是廢話,冇有嚴格履行。
摘自《文史知識》
元朝文獻中,老婆稱為“正室”,妾稱為“側室”,“如夫人”,或稱“小妻”、“少房”。妾的來源首要有四種。一種是用錢買官方女子,工具大多是費事人家的女兒。比方平江沈古,“年四十,未有子,其妻鄒氏候其適,為置一幼年仙顏之妾”。這位女子的父親是“名流”範複初,因“父喪家貧”,其母被迫“鬻”女為妾(《輟耕錄》卷5“嫁故交女”)。又如,“部主事或人”托鄧某用錢二千五百緡(貫),在揚州買“殊色小鬟”送到京師為妾(《輟耕錄》卷4“穩定附妾”)。中書省刑部的一件文書中說,至元六年(1269)唐太“買到婦人一名喚龍嫂,收為妾,生到小廝一個”,(《元典章》卷42《刑部四諸殺一殺奴婢娼佃弟毆死兄所寵婢》)。元末孔齊的條記《至樸重記》中多處提到“買妾”題目,可見這類征象之遍及(見該書卷1“大哥蓄婢妾”、“婢妾之戒”,卷2“買妾可謹”等條)。另一種是用錢典雇女子為妾。至元二十九年(1292)監察部分的一件文書中說,“南邊愚民,公開受價,將妻典與彆人,數年如同佳耦”。“其妻既入典雇之家,公開得為佳耦,或為婢妾,常常又有所出”(《元典章》卷57《刑部十九諸禁-禁典雇禁典雇有佳耦人》)。比方,龍興路(路治今江西南昌)吳震“雇到蔣梅英為妾”(《元典章》卷19《戶部五田宅家財吳震告爭家財》)。典雇有必然年限,要訂立文書,這在南邊是習見不鮮的。第三種是地主逼迫耕戶的女兒為妾。至元十九年(1282)元朝監察部分的一件文書中說,江南富戶對地客(耕戶)肆意科派,“若地客生男,便供奴役;如有女子,便為婢使,或為妻妾”(《元典章》卷57《刑部十九諸禁禁典雇禁主戶典賣耕戶長幼》)。地主娶耕戶女兒為妻是不成能的,隻能為妾或婢。第四種是妓`女從良,男人出錢為妓`女贖身。從良為妾是妓`女一條首要前程,特彆是一些色藝出眾的妓`女,很輕易博得官員、富豪的喜愛,出錢為之贖身。雜劇《包待製智賺灰闌記》描述的就是如許的一個故事:妓`女張海棠,“姿色儘有,聰明聰明,學得琴棋書畫,吹彈歌舞,無不曉得”。被財主馬員外看中,娶回家去為妾(李行道作《元曲選》,1107—1129頁)。以妓為妾,最為人詬病。元末孔齊說:“以妓為妾,人家之大不祥也。蓋此輩閱人多矣,明麗萬狀,皆親曆之。使其入宅院,必不久安。且勾引後代及諸妾,不美之事,容或有之,吾見多矣,未有以妓為妾而不敗者。故諺雲:‘席上不成無,家中不成有。’”(《至樸重記》卷2“婢妾定名”)陶宗儀說:“妓妾之以色藝取憐、妒寵於主家者,亦日:我之富與貴有以打動此中耳。設遇磨難貧病,彼必慼慼然求為脫身之計,又肯守不二者哉!”但是陶宗儀也承認有例外,並舉出三個名妓出嫁後“守節”的例子(《輟耕錄》卷15“妓妾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