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戰車與排炮[第4頁/共5頁]
按大宋軌製,知某州軍州事,主管一州的軍政,可謂是軍政一把抓。不過天樞城的端方明顯不是如許,文官管民政,武將管武備,各司其職。全部天樞城能夠軍政一把抓的,隻要狄烈一人。以是,縱以陳規一州之尊,也弄不來標配的火藥與百鍊成鋼的镔鐵,隻能以淺顯的熟鐵與大量的爆仗火藥做實驗,不然,以這八根鐵管那足以塞入雞蛋的大口徑,也不至於隻及二十步遠,連靶子都冇擊穿。
嗯,這就是狄烈按照影象質料,再加上後代一些機器元素。弄出來的一個大雜燴戰車。而它的原型,就是――偏廂車。
“就是它了!”狄烈鎮靜地以拳擊掌心,同時緩慢的彌補,“發射管再增加兩排,即上中下三排,橫六縱四,共二十四管;每管口徑加大三分之一,發射散彈,射程最好達到三十步以上。這就要在氣密性與火藥量高低工夫……嗯,就叫……就叫做排炮吧。”
火槍加火炮加車陣堡壘,實現遠攻近打高防備,這纔是偏正廂車戰術的精華。
正如狄烈所料,當他回到天樞城後,將排炮的構思一說,周德旺與魯大成都表示冇有大的技術困難,製造出來完整冇題目。
戚繼光的戰車戰術以防備為主,將擋板安設在車體右邊,遇敵時車輛圍成一圈,可構成一個臨時木牆城寨。遠施火炮,近生機銃。那些既冇攻城器具,也冇有攻城手腕的蒙古韃子,除了乾瞪眼,就隻能是無可何如。
“稟報城主……”
在狄烈救回的數千工匠中,鐵匠、火作匠、甲器匠、弓矢鞍轡等各方麵的工匠都很吃香,唯獨木工有些難堪。倒不是木工冇用,實際上木工的感化很大,不過多數表現在民用方麵:蓋房搭樓、築城搭架、各種餬口器具之類,都少不了木工。而在軍事方麵,這些技術一流的官坊木工們,竟被指派去製做槍托。這類冇應戰性的事情,實在令大匠們汗顏,並且遵循技術含量拿薪餉的話,他們也是拿最低的。
此時呈現在狄烈麵前的,是一輛輛外型說不出古怪的大車:車身長約丈二,寬五尺,高七尺,四周板壁,車頂平實,板壁上刷著防水桐油,亮光鑒人……這都很普通。但接下來就有些古怪了,車廂右邊多了一塊活動的加厚板,板上落有致地擺列著“丁”字型射擊孔。而最為獨特的是,這車子是三個輪子,前麵兩個大輪牢固,前麵一個小輪可作四十五度轉向。
狄烈。在有了火槍以後,再加上這當代版的裝甲運輸車的幫助,他的天誅軍將會如虎添翼,在將來的疆場上大放異彩。能夠想像。如果再來一次何如乾之戰,隻要先安排一支戰車隊橫亙在井陘道上。即便再碰到如前次撒離喝那般猖獗突圍,也絕對能夠緊緊守住,不放過一兵一卒,終究將之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