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東京大審判[第2頁/共5頁]
起首由證人張孝純控告完顏宗翰,以金西路軍左副元帥的身份,率六萬金軍,於靖康元年元月入侵太原,至玄月攻陷太原,前後殘殺守城及聲援的宋軍將士十數萬人。更令人髮指的是,太原城破後,守將王稟投河就義,對如許的忠貞義士,完顏宗翰不但不厚禮以葬,反而指令部下縱馬踩踏其遺軀以泄憤……
仁者有所恕,惡者有所懲;不枉不縱,善惡有報,此方為人間正道。
她們將含笑帶淚,替北遷之路、女兒嶺上,逝去的那一縷縷芳魂,看著仇寇走向滅亡!
宇文虛中的奏疏裡,側重援引了先朝(北宋)滅北漢、滅南唐、降吳越的例子。這些王朝,不管是被武力滅國,還是被迫降伏,其國之君,都得以妥當安設;其國之臣,都得以持續任用。同時,還列舉了更有力的例子:金國擄掠二聖及宗室,雖倍加摧辱,詔旨罪惡,卻也未當著天下人前,審判公示。
此事激發的爭議,由朝廷漫至官方,販子瓦肆之間,也展開了激辯。按照開封府派出的采風目吏,彙集京畿一帶的官方傳聞,有七成以上,同意公判金國戰犯。
說到激憤處,張孝純涕淚滿須,悲不成聲。做為當年太原保衛戰的批示者及王稟的戰友,原知太原府張孝純的證詞,極具可托度與傳染力。圍觀百姓,聽得義士投河,莫不一掬憐憫之淚;待聞屍體慘遭踐踏,無不義憤填膺。當場就有近千靠近柵欄的百姓,將身上的硬物如貨幣、銀鈿、碎銀、乃至脫下布鞋照候審台上扔去。若非間隔太遠,物件藐小,殺傷力太弱,估計這位大金國相會上演一出被款項活生生砸死的異景……
起首,由主審官陳規宣讀開審詞:“自靖康以來,北虜屢犯我中原,殘害百姓,踩踏國土,兩河赤地,呦呦鬼哭;更擄掠宗室,差遣萬民,或為奴婢,或發賣邊荒……靖康以後,亡我漢室之心不死,年年南侵,春秋來去,將我大好國土,視為圍獵之場。我中原義士,漢家男兒,豈是引頸就戮之輩?當振長戈以抖擻,矢誌絕地以反擊;誅絕百萬被毛戴角之韃虜,洗儘千日殘慘虐酷之奇辱……”
四月初九,卯時二刻(淩晨六點),第一縷陽光暉映在大地之初,金國戰犯大審判,開端。
這就是狄烈對這場審判所要達到的目標與要求。
奏疏最後說道“……以北虜之蠻夷無禮,尚尊此法度;況乎我泱泱大國,詩禮之邦邪?”
蒲察石家奴,毀滅安定軍的劊子手。上至守將季霆,下至淺顯安定百姓,均死難於其手,揹負累累血債。天誅軍中,光是證人就是重量極的:嶽飛、王貴、徐慶、郭大石……無一不是當年蒲察石家奴血洗安定軍的劫後餘生者,他們的證詞,就是切身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