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站在青春的暮年[第2頁/共3頁]
瞻望本身的將來,我真的很悵惘。不過有一句話是如許說的:活著就有但願。那真是一句廢話一樣的哲語,深含禪機,但又一定每小我都能參透它。朱枸先生“死”過一回後,倒是感到甚深。固然現在我現在冇能看到一點但願,我還是但願有朝一日能夠時來運轉,在厄運重重、連吃豆腐也崩掉大牙的時候,卻發明崩掉我大牙的竟然是一塊代價連城的寶石!明天冇有產生,那我就等後天;40歲等不到,那我就比及50歲;50歲等不到,那我就比及60歲、70歲!《康熙王朝》內裡的歌曲:“我真的還想再活100年”,那麼我說,我真想活到100年!直到比及為止。
或許在這裡我不該該談太多存亡的題目,如許的話題太沉重了,分歧適本書的原則。何況,遵循陳腐的說法,這也有點觸晦頭的忌諱,有些話弄不好真的會一語成孅。聞名作家鄭振鐸一日跟朋友劉****閒談,問劉****:“你曉得人如何死法最痛快?”劉****無從置答。振鐸說:“人最好從飛機上摔下來,死得最痛快。”不料,1958年10月17日,鄭振鐸帶領中國文明代表團赴阿富汗拜候,因飛機出事死,長年61歲。是不是有點可駭?
40多歲疇昔了,我的奇蹟冇有勝利——乃至甚麼是我的奇蹟,我為之鬥爭的奇蹟是甚麼,還不明白。我就像一隻長在荒漠的植物,一向為儲存而四周馳驅著,至今仍冇有一個穩定的單位,一份穩定的事情。對比起那些在幼年時就發誓當科學家、當名流,至今已經功成名就的人來講,我的目標是非常不明白的。我曾經想過當一名作家,也曾經想過當一名官僚,但這些大誌壯誌,都在餬口的困苦中消磨得一乾二淨。
40多歲疇昔了,我仍冇有一個真正的家。家是甚麼?是一個屋子上麵養著一頭豬。但是我的屋子在那裡?我鬥爭了幾十年了,卻冇能趕上房價的竄改,現在還是一個“房奴”。看著身邊的那些人,住上樓房、彆墅,並且把多餘的錢,買了幾套房放租,本身就感覺實在活得太窩囊。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國度正在宏觀調控房價的瘋長,但麵對這天文數字一樣的樓價,一聲感喟。
如果非要如許,請讓我拜彆。
確切,對比起那些大款、名流來講,不管如何樣的死法都是不值得的,因為有大壩的財產等著他們去享用。我一個朋友的母親,本年62,抱病住院,眼看就油儘燈滅了,但冇有死,一向在昏倒當中,長達一年之久。以是,在這裡,我受權買我的書的每一個讀者,一旦我也呈現如許的狀況,昏倒不死超越48小時,你就有權力,或者說有任務用力掐住我的脖子,到我斷氣為止,而你冇有任何的任務。當時候固然我能夠冇有知覺,我還是要從被你掐緊的喉嚨裡擠出一句: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