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賴活著 - 9.不合時宜的創作

9.不合時宜的創作[第2頁/共3頁]

當時候是1990年,人們還對詩歌和小說的狂熱餘溫猶在,很多人還存在一點胡想,還是有很多年青人熱中於乾這個謀生,乾這類事的說出來另有點兒高傲和虛榮。不像現在,寫作的人多入牛毛,比街上賣臭豆腐的還要多。何況現在寫作的人都是有點傻傻的,都甚麼年初了,還乾這類謀生!都是些甚麼美女作家啦、身材寫作啦,把全部文壇搞得烏煙瘴氣。以是,你如果在這類時候也敢說我是一個文學青年,或者稱我為作家,看我會不會老羞成怒,一拳把你打得滿地找牙?

四年的大學光陰轉眼就疇昔了。到了大四放學期練習的時候,我們曉得,大學餬口已經是強弩之末端。但來不及沉淪、傷感,就麵對了畢業分派的題目。遵循以往的常例,我們畢業普通回到生源地,就是說,你從哪考上的,就回到那邊。而畜牧專業的,根基上回到縣畜牧,然後分到鄉畜牧獸醫站。不像現在的,你學獸醫的,隻要你有本領找到婦幼保健院領受,你便能夠去;你學幼教的,隻要有大學想要你,一樣能夠去當講師。

我記得當時候先是寫了好多的詩歌,幾近一天一首,偶然候是一天幾首,日以繼夜地寫,然後四周亂投,甚麼《群眾文學》、《青年文學》、《詩刊》、《星星》、《大門生》、《廣西文學》啦,最後隻發了兩首,《星星》的《抽菸的母親》和《廣西文學》的《夜的意像》,當時候頒發作品好難啊!寫詩寫得如此艱钜,因而改寫散文和小說。頭一篇散文《回絕週末》同時投給《金色韶華》和《黃金期間》,兩個月後,兩家同時來了用稿告訴書,我衡量了一下,感覺《黃金期間》比《金色韶華》更著名,就親身到《金色韶華》雜誌社要求撤稿――這景象我現在想起來還狠狠地抽了一個大嘴巴,我當時如何就那麼笨啊?有錢都不想要!那篇文章收回來後,編輯伍春明就跟我約稿,厥後又在她的刊物連續發了幾篇,跟她也有了一段長達兩年的友情,這裡暫不提。

當時候我麵對的最大題目是,我回到生源地後,就跟女朋友相隔萬水千山了。但我又冇有這個才氣去到她事情的處所去事情――那已經是跨地區了。我出動統統的乾係,終因冇有乾係,終究斷絕了這個動機。有本領的同窗有的在南寧找了單位,有的進了地區、起碼是縣的單位,我還是毫無下落。畢業前,我在我縣的一個雞場練習,在那段時候,我托朋友們幫我找乾係,乃至《廣西文學》的編輯梁憲華先生也幫我找人保舉,想留在縣城,但是冇有一小我能幫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