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嵐煙如詩 - 06.“人生若隻如初見” ——感受納蘭容若的氣息

06.“人生若隻如初見” ——感受納蘭容若的氣息[第2頁/共2頁]

這位閱儘人間冷暖的風塵女子,足有半生都在與世俗抗爭,她才調橫溢卻不平於塵凡;她對愛情固執,可偏是她所固執的愛情傷她至深。

明顯伉儷情深,卻因陸遊母親的封建思惟作怪,加上對才調不俗的唐婉深為不喜,迫使陸、唐二人不得不分道揚鑣、各自婚娶。

亡國當然不是紅顏的錯誤,禍水更是一種極不負任務的論調,錯就錯在這造化過分弄人,倘若明皇不是君王,玉環不是妃子,當時人又怎會忍心把這沉重的敗北都歸於一個男人對貳敬愛的女人無以複加的寵嬖之上呢?

班姬如是,楊玉環、柳如是亦是如此,這些傳奇女子的悲劇式運氣在納蘭容若的筆下無一不被染上了一抹明麗哀傷的色采。

但是,如許一名才冠絕倫的女子在那樣一個男尊女卑、婦女職位低下的封建社會裡,終償還是難以善終的,哪怕她所具有的勇氣和見地並不輸給阿誰期間任何一個優良出眾的男兒。

豆蔻韶華浮滑在,何妨秋月白髮催?

當時的漢成帝對班姬誓詞篤誠、恩寵不竭,隻是那樣日日伴在君側的日子終償還是太太長久。

《畫堂春》裡的‘平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道出了多少愛分袂,怨憎會,求不得的無法與感慨?

能在對的時候碰到對的人是一種榮幸,能與敬愛之人執子之手,與子白頭更是莫大的福分。

然,落空了君王寵嬖的班姬是聰明的,主動提出去往長信宮奉養王太後,終以滿身而退,而王太後對班姬的垂憐與庇護也算是在班姬那孤單的後半生裡獨一的、也是最後的一點暖和。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人生若能倒回到最後的相遇,也就無所謂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