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論語 - 第13章 論語雍也(2)

第13章 論語雍也(2)[第2頁/共5頁]

【評析】

①仁:這裡指有仁德的人。

【評析】

【評析】

【原文】

①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音zhì,同“智”;樂,古音yào,愛好的意義。

【評析】

【原文】

【原文】

【評析】

本章對孔子去見南子做甚麼,冇有講明。據後代儒家講,孔子見南子是“欲行霸道”。以是,孔子在這裡發誓矢語,說如果做了甚麼分歧法的事的話,就讓上天去怒斥他。彆的,孔子在這裡又提到了“天”這個觀點,恐怕不能簡樸地說,孔子的看法上另有宗教認識,這隻是他為了壓服子路而發的誓。

【評析】

子遊做了武城的長官。孔子說:“你在那邊是到了人纔沒有?”。子遊答覆說:“有一個叫澹台滅明的人,向來不走歧途,冇有公事從不到我屋子裡來。”

【譯文】

6.23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①;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6.25 子曰:“觚①不觚,觚哉!觚哉!”

【評析】

6.15 子曰:“孟之反①不伐②,奔③而殿④,將入門,策其馬,曰:非敢後也,馬不進也。”

【譯文】

孔子說:“觚不像個觚了,這也算是觚嗎?這也算是觚嗎?”

【譯文】

【評析】

③義:公用力於人道之所宜。

【譯文】

【譯文】

②眾:指世人。

6.27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①之以禮,亦能夠弗畔②矣夫③。”

【譯文】

【譯文】

6.29 子曰:“中庸①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孔子說:“樸素多於文采,就像個鄉間人,流於粗鄙:文采多於樸素,就流於虛假、誇大。隻要樸素和文采共同得當,纔是個君子。”

⑥能近取譬:能夠就本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義。

孔子說:“一小我的儲存是因為樸重,而不樸重的人也能儲存,那隻他幸運地製止了災害。”

【譯文】

③堯舜:傳說中上古期間的兩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表率。儒家以為是“賢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實施“仁”的首要原則。“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前麵的章節裡,孔子還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這些都說瞭然孔子關於“仁”的根基主張。對此,我們到前麵還會提到。總之,這是孔子思惟的一個首要方麵,是社會根基倫理原則,在明天一樣具有首要代價。

樊遲問孔子如何纔算是智,孔子說:“用心努力於(倡導)老百姓應當順從的品德,尊敬鬼神但要闊彆它,便能夠說是智了。”樊遲又問如何纔是仁,孔子說:“仁人對難做的事,做在人前麵,有收成的成果,他得在人後,這能夠說是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