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馬來西亞的馬來人與華人及其關係研究 - 第二節 “五一三”事件的過程及影響

第二節 “五一三”事件的過程及影響[第1頁/共10頁]

馬來西亞獨立後,政治、經濟、社會、文明等方麵都在殖民期間的根本上持續向宿世長,或者說,是在英國殖民當局為其獨立所做的統統安排根本上持續向宿世長。所謂獨立,也不過是宣佈國度主權和政權移交,至於剩下的各種去殖民化(decolonisation)任務,如在文明上把英語非官方說話化,在經濟上降落歐洲本錢在海內經濟生長中的職位和影響等,卻已不是當務之急。如許,馬來亞,馬來西亞社會,團體上看來,仍像是在沿著殖民統治期間的慣性持續保持其相對生長和繁華的局麵。但是,另一方麵,殖民統治期間所遺留並曾被激化過的族群題目,這期間不但有望獲得處理一實際上亦幾近冇有獲得任那邊理,而是跟著某些新的生長勢態的呈現,獲得了更大的積存,隻不過族群間是以而引發的各種憤懣情感尚能處於掌控之下(或者在政治民主過程中獲得過必然程度的開釋)罷了,以是,以馬來人和華報酬主的海內族群乾係,團體而言,還根基上耐久保持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程度。這類狀況天然有其非常傷害的一麵,因為任何嚴峻的偶發事件,都能夠會將其激化,使之在人們來不及反應的環境下一下子變得失控。這恰是1969年“五一三”事件產生前的狀況。

以下這些有首要影響感化的決策都是在國度處於“告急狀況”(1969年5月14日至1971年2月23日)下製定和實施的。

第五,公佈國度原則。

不幸的是,就在大選前不久(4月)產生的一起巫同一名彭亨州成員被害事件,更加使得這類嚴峻狀況幾近達到了發作程度。馬來亞勞工黨被以為與這一事件有關,10天後,其一名成員在吉隆坡因拒捕被差人開槍打死。大選前一天,勞工黨為這名成員停止了大範圍的安葬典禮,插手典禮及請願遊行者達上萬人之多,人們唱著《東方紅》,舉著**像,打著紅旗,對路旁的馬來人觀眾宣泄氣憤情感。不過這一天終究冇有失控而導致動亂。

在馬來政治魁首看來,說話是實現百姓連合、國度認同的首要東西,以是,“五一三”事件停歇後,進一步穩固國語職位,早日使馬來語成為唯一官方說話的事情就提到了議事日程。1969年7月30日,教誨部正式推出了一項分階段鞭策馬來西亞語( Bahasaysia)打算。按照這項打算,1970年從小學一年級開端,馬來語將分階段成為半島馬來西亞黌舍的首要講授媒介語。屆時英語隻能作為第二說話來傳授。按照製定的時候表,到1982年,統統中學包含中六都要用馬來語講授;然後,從1983年開端,統統大學一年級課程都要用馬來西亞語講授,直到逐步推行到所豐年級的課程為止,外語講授則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