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詩人摘諾貝爾文學獎[第2頁/共3頁]
不因餬口繁忙而冷淡
詩評家唐曉渡說,他第一次讀特蘭斯特勒默的詩歌是1987年,“他的詩歌給我留下深切印象,它們透暴露的氣質與其他墨客的詩歌完整分歧。”唐曉渡說,特蘭斯特勒默的詩歌特彆之處在於筆墨精美,意象豐富,長於造境,這與中國古典詩歌近似。彆的,他的詩歌技能也很純熟,長於利用各種元素,比如音樂就起了非常首要的感化。
■海內聲音
不因時候的沖刷而淡忘
特蘭斯特勒默是第8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瑞典人,也是1974年以來首位獲得這一獎項的瑞典人。據委員會先容,“特蘭斯特勒默的多數詩集帶有一個特性,閃現為簡練、詳細而苦澀的隱喻……在他比來的詩集合,特蘭斯特勒默的氣勢已經竄改,篇幅更加簡短,凝練程度更高”。除大量利用隱喻,他的作品“富於畫麵感,似以簡樸圖形勾畫平常餬口和天然”。
南京批評家何同彬以為,被譽為“隱喻大師”的特蘭斯特勒默,是一名超絕的平常餬口的靜觀者,固然作品多短小,但精煉而意繁,經得起幾次吟詠;開闊而充滿設想力的意象營建,具有引領直覺刹時摧毀世俗表象的特彆力量。
■簡介
秋意漸濃,記得添衣裳!
很有“苦吟派”之風
摘自《特蘭斯特羅默詩選》河北教誨出版社
唐曉渡先容,特蘭斯特勒默詩歌的最大魅力是新,“真正達到了‘少就是多’的結果。”唐曉渡以為,特蘭斯特勒默獲獎實至名歸,毫無爭議。
特蘭斯特勒默多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一向是熱點得獎人。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沃爾科特曾說:“瑞典文學院應毫不躊躇地把諾貝爾文學獎頒佈給特蘭斯特勒默,固然他是瑞典人。”
墨客伊沙勝利瞻望到了特蘭斯特勒默獲得本年度諾獎。據伊沙先容,早在2002年,他插手完瑞典某個詩歌節後,與朋友前去波羅的海的龍馬屋小島拜訪特蘭斯特勒默,那邊是他小時候居住過的處所,“特蘭斯特勒默看起來是一個馴良的老頭,當時他已經偏癱了,不能說話,但能聽清楚對方的發言內容,我用英語問他一年寫多少首詩歌,他豎起三個指頭,意義是三首詩。聽到蜜蜂在耳邊‘嗡嗡’地叫,他也跟著仿照蜜蜂的叫聲,逗得大師直樂。當時的見麵會正在停止詩歌朗讀會,當聽到動聽的詩歌時,特蘭斯特勒默就豎起大拇指表示讚美”。伊沙以為特蘭斯特勒默的詩歌繁複而精美,常常一句話不竭點竄,語不驚人死不休,有點“苦吟派”的做法。
■賞析
特蘭斯特勒默將在12月10日獲得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6萬美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