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日本人又作死了[第1頁/共4頁]
不過現在大師都不怕他們了,一來大師腰裡有銀票子,二來現在新朝的這些公家人。對百姓們的態度也變的好了很多,並不會隨便欺負百姓,反而在大師交稅的時候,還會很和藹的露著笑容。
“崇禎十三年,我們從日本流入白銀五百多萬兩,銅一百多萬斤。可現在,幾近一下子斷流了。南洋那邊也是如此,西班牙人的銀船過不來,我們就換不回銀子。”
現在同一折銀收稅,且朝廷並不收銀元,而是同一收銀元券,這讓百姓們輕鬆多了。疇昔田賦部分征銀,每到這個時候,糧價就下跌,然後銀價就上漲,一進一出,田賦固然還是那麼多,但他們實際上卻即是交了兩三倍的錢。
帝國銀行有著龐大的鑄幣廠,具有最早進的鑄幣機器和工藝,如果儘力開動,每天能鑄數百萬上千萬的各麵值硬幣。
一元幣被稱為大龍元。
現在九種新銀銅幣發行,朝廷已經在回收市道上暢通的那些舊銅錢,把他們重新鑄成新銅板。
此次的科舉,讓天下的縉紳地主們又鎮靜起來,看來新朝也一樣離不開他們,他們的職位,新朝也不會擺盪。隻要新朝仍然科舉選士,那麼終究這朝廷還是會由他們的後輩把握。
他們喪失了些錢,但地還在手裡,名譽也還在。
現在好了,該多少就是多少,未幾征一分一厘。乃至都不消去縣裡。稅務局的人直接就跟著糧站的人來了,以往大師最怕見這些縣裡來的公家人。
糧站用銀元券付糧款,百姓們也很喜好接管這類銀元券。一疊鈔票,既不沉也不重。還省了他們去銀行兌換,鈔票拿到手,轉手就能拿去交稅了。
“難度是甚麼?”劉鈞問。
八種輔幣是為了暢通便利。但主幣銀元倒是銀元券的包管,是以加大銀元的鍛造暢通,對於眼下的經濟穩定是非常首要的。一旦銀元跟不上,萬一呈現兌現題目。導致信譽受損,那是很嚴峻的事情。
西南夷人反叛,但每天報紙上登載的,也是各處夷人紛繁潰敗。
半分銅幣和一文的銅幣則材質為銅百分之九十五,鉛百分之四。錫百分之一。半分的比後代五角硬幣大點,重一點。而一文的,則要比後代五角硬幣小點也輕點。
既然是日本那邊出了題目,還得找日本人處理。(未完待續。)
一分銅幣,隻能買半斤米,但在平常買賣中,比半分的一文的要麵值大些,又比兩少的小,因當暢通量會更大。
大明真正的完了,再興不起一點風波。各地的宗室們。那多達近十萬的前朝宗室們,已經都被送去了朝鮮的耽羅島、巨濟島、日本的對馬、平戶等島。
實在他們是想早點完成任務,跟著糧站收糧職員主動下鄉來收稅,也確切給了百姓便利。現在朝廷革新吏治,當年張居正的考成法又推行了,乃至比疇昔還要嚴格。當官為吏,想要混日子,太難了。能者上,庸者下,多少不好,他們的位子也就不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