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龍江寶船廠[第2頁/共3頁]
秦牧依韓讚周所希冀去,但見七條東西走向的作塘(船廠),每條作塘大抵寬約近百米,長約一裡,就象七條龐大的河道直通龍江。
韓讚周在船廠高低了很大的工夫,麵對的大片的斷壁殘垣,仍然能細說當年:“船廠除設有提舉司、幫工批示廳專門打造海船風篷的篷廠外,還設有細木作坊、油漆作坊、撚作坊、鐵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纜作坊等七個作坊及看料鋪舍等;
這些事情都是牽一髮而動滿身。一但措置不好,就會形成卑劣的影響,乃至能夠影響全部江南的管理。
求月票!
“秦王,現在應派一能員,巡撫鬆江府一帶,查對地盤及民生,將那些黃冊以外的地盤分予百姓,儘快規複民生,覺得江浙一帶的表率;
求月票!
但倭寇安定以後,船廠也再度荒廢,至今已近百年,弘光南渡以後,也曾想興建海軍,以固江防,但因為用度嚴峻而未能成議。秦王請看,那邊就是船廠的作塘。”
要處理秦軍衣被供應題目,從鬆江府動手無疑是精確的。
求月票!
楊慎的話一下子就引發了秦牧極大的正視,在軍隊供應方麵,首要可分為三大類,彆離是兵器、糧草、衣被,這三大類缺一不成。
顧君恩,喻大猷、楊慎等紛繁表態,情願出巡鬆江府。
從韓讚周的先容中可知,船廠本來非常龐大,東西寬約一裡,南北長約兩裡,但現在全部船廠已經根基燒燬,秦牧一行所經之處,儘是些年久失修的破屋,屋前屋後荒菸草蔓,有些處所乃至被辟成了民田,或是被人占為了私宅。
造船製舶的船戶工匠共編四廂,每廂分為十甲,每甲設甲長,統管十戶。一廂分為船木、梭、櫓、索匠;二廂分為船木、鐵、纜匠;三廂為艌匠;四廂分為棕、篷匠。
鄭芝龍留在崇明島,對長江水道以及蘇、鬆、常地區始終是個嚴峻的威脅。
此中僅是坐落在廠區東北部的篷廠就有房屋十排六十間。船廠的督造官員,除位居五品的工部郎中外,另有員外郎、主事、提舉,幫工批示等職員。下設的廂長、作甲等初級班頭近百名;
大禮參拜以後,韓讚周自為前導,引秦牧一行上百人進入龍江船廠,一邊走他一邊說道:“秦王,寶船廠本來東西橫闊138丈,南北縱長354丈。在船廠西側挖有七個作塘通入龍江。”
作塘裡水麵澄碧,倒影著天光雲影,作塘兩側雜草叢生,野鳥群飛。遐想當年,無數工匠在這裡勞作,場麵熱火朝天,一艘艘震驚天下的钜艦從這些作塘進入長江,駛向大海,構成龐大的艦隊,遠渡重洋,揚威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