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青詞[第3頁/共3頁]
對製藝有成的人來講,詩詞實在太簡樸了,達到李杜蘇軾那樣的水準不太能夠,但中規中矩的詩詞,就是一個信手拈來。
這就是相同不暢形成的結果了。
夏言在劉同壽身邊立足很久,雖未出聲,但臉上的神采卻一向變幻不定,時不時的還搖點頭,一副恨鐵不成鋼,又或深惡痛絕的模樣。
第一個走到劉同壽身邊的,是夏言。他脾氣急,腿腳也快,幾步就走到了劉同壽身邊,低頭一看,成果一口氣卡在嗓子裡,差點冇噴出來。
不會寫?不要緊,跟著題目發下去的,另有一篇格律表。有了框架,以進士們的功底,添字句出來也不是不成能完成的事情,隻是文采有凹凸之分罷了。
風向,真的變了啊。
劉同壽可冇空理睬這些走來走去的傢夥,他正在苦苦回想呢。那篇青詞中,有龜,有鳳,還稀有字甚麼的,最後另有個好口彩,實際內容卻很浮泛,以是,他隻能一邊做暗號,一邊拚集,用的體例當然比較奇特。
策論過後,殿試還冇完,前麵另有下半場,下半場靠的是詩詞。 ..
苦思之餘,有人偷眼看了眼劉同壽的動靜,發明小羽士正襟端坐,看都不看格律表一眼,顯得極其安閒。一時候,世人也是紛繁慨歎:這年初,還是當羽士好啊,聖眷在身,連試題都是量身定做的,真是讓人羨煞。
他不爽,其彆人也好不到哪兒去。
當然,他喜好的詩詞,不是七言絕句,也不曲直牌詞韻,而是一種特彆的詞體,青詞。
也不知拚了多久,他終究拚出了大部分內容,可開篇的兩個對仗的名詞,卻如何想也想不出。就在這時,夏言宏亮的聲音再次響起,他提示考生,時候將儘了。
劉同壽想到的體例當然是抄,不是抄其彆人,而是疇宿世的影象中抄。嚴嵩寫的那篇初級青詞,他看不懂,也記不住,不過,有一篇相對淺近,文采也還不錯的,他卻有些印象,現在,他要做的,就是把零散的影象拚集出來。
老夏沉默點頭,這麼大的把柄擺在這裡,愣是冇人去抓,民氣不古啊!文人冇了風骨,還算甚麼文人?
不過,上述所說,乃是凡是環境,在嘉靖年間的殿試中,詩詞的首要性,全不在策論之下,因為天子喜好這個。
看到這個題目,考官們也都在苦笑,不過,卻冇甚麼人有勸諫天子改換題目標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