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1頁/共4頁]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子墨子曰:盍學乎?對日;吾族人無學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豈日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繁華者#28,故不欲哉?好美、欲繁華者,不視人猶強為之。福為善者富之,暴#29者禍之。今吾事宿世久矣,而福不至,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乎?我何故不得福也?;子墨子曰:雖子不得福,吾言何遽不善?而鬼神何遽不明?子亦聞乎匿徒之刑之有刑乎?對曰:未得之聞也。子墨子曰:今有人於此,什子,子能什譽之,而一自譽乎?對曰:不能。有人於此,百子,子能畢生譽亦善,而子無一乎?對曰:不能。子墨子曰:匿一人者猶有罪,今子所匿者若此亦多,將有厚罪者也,何福之求?
#13王念孫雲:『精一當為『精』,下同。
#6『墨』畢沅校作『黑』。
二三子有複於子墨子學射者,子墨子曰:不成,夫知者必量亦力所能至而處置焉,國士戰且扶人,猶不成及也。今子非國士也,豈能成學又成射哉?
#4俞曲園雲:『者三』二字倒。
#10『之』《閒詁》作『也』。
#7『事』《閒詁》作『士』,是也。
告子謂子墨子曰:我治國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可,是子之身亂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惡能治國政?子姑亡,子之身亂之矣。
#30『而』下王念孫據《魯問篇》和《承平禦覽》增『閉』字。
#5『一貪』前王念孫據《群書治要》補『一犬』二字。
#11『財』《閒詁》作『則』,是也。
#18《閒詁》倒『用節』二字。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身材強良,思慮徇通,欲使隨而學。子墨子曰:姑學乎,吾將仕子。勸於善言而學。其年,而責仕於子墨子。子#25曰:不仕子,子亦聞夫魯語乎?魯有昆弟五人者,亦父死,亦宗子嗜酒而不葬,亦四弟曰:子無#26我葬,當為子沽酒。勸於善言而葬。已葬,而責酒於其四弟。四弟曰:吾未#27予子酒矣,子葬子父,我葬吾父,豈獨吾父哉?子不葬,則人將笑子,故勸子葬也。今子為義,我亦為義,豈獨我義也哉?子不學,則人將笑子,故勸子於學。
#14『星』字王念孫據下文校作『筮』。
#25畢沅雲:『子』下脫『墨子』二字。
#26『無』《閒詁》作『與』。
#3『以遷行而常之』前王念孫據上句補『不敷一二字。
公孟子謂子墨子曰:知有賢於人,則可謂知乎?子墨子曰:愚之知有以賢於人,而愚豈可謂知矣哉?公孟子曰:三年之喪,學吾之慕父母。子墨子曰:夫嬰兒子之知,獨慕父母罷了。父母不成得也,然號而不止,此亦故何也?即愚之至也。但是儒者之知,豈有以賢於嬰兒子哉?子墨子曰:問於儒者:何故為樂?曰:樂覺得樂也。子墨子曰:子未我應也。今我問曰:何故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覺得男女之彆也。則子告我為室之故矣。今我問曰:何故為樂?曰:樂以#21樂也。是猶曰何故為室?曰室覺得室也。子墨子謂程子曰:儒之道足以喪天下者,四政焉。儒以#22為不明,以鬼為不神,天鬼不說,此足以喪天下。又厚葬久喪,重為棺槨,多為衣嫋,送命若徙,三年抽泣,扶後起,杖後行,耳無聞,目無見,此足以喪天下心又絃歌鼓勵,習為聲樂,此足以喪天下。又以命為有,貧富壽夭,治亂安危有極矣,不成損益也,為上者行之,必不聽治矣;為下者行之,必不處置矣,此足以喪天下。程子曰:甚矣。先生之毀儒也。子墨子曰:儒固無此各#23四政者,而我言之,則是毀也。今儒固有此四政者,而我言之,則非毀也由鬥聞也。程子無辭而出。子墨子曰:迷之。反,後坐,進複曰:鄉者先生之言有可聞者焉,若先生之言,則是不譽禹,不毀桀紂也。子墨子曰:不然,夫應孰辭,稱議而為之,敏也。厚攻則厚吾,薄攻則薄吾。應孰辭而稱議,是猶荷轅而擊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