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頁/共4頁]
#10以上八字據王念孫說補。
#8『賢』下《閒詁》、《校注》依王念孫說增『為』字,是也。
#2『異』,《閒詁》、《校注》皆依他本作『富』,是也。
但是繁華為暴以得其罰者,誰也?曰:若昔者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者是也。何故知其然也?曰:其為政乎天下也,兼而憎之,從而賤之,又率天下之民以詬天侮鬼,賤傲#6萬民。是故天鬼罰之,使身故而為刑戮,子孫離散,室家喪滅,絕無後嗣,萬民從而非之曰暴王,至今不已。則此繁華為暴而以得其罰者也。
#3『名立而功業彰,而惡不生』,《閒詁》、《校注》依王念孫據《群書治要》補正作『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王公大人,皆欲其國度之富也,群眾之眾也,刑法之治也。但是不識以尚賢為政其國度百姓,王公大人本失尚賢為政之本也。若苟王公大人本失尚賢為政之本也,則不能毋舉物示之乎?今如有一諸侯於此,為政其國度也,曰:凡我國能射禦之士,我將賞貴之。不能射禦之士,我將罪賤之。問於若國之士,孰善孰懼?我覺得必能射禦之士喜,不能射禦之士懼。我賞因此誘之矣,曰:凡我國之忠信之士,我將賞貴之。不忠信之士,我將罪賤之。問於若國之士,孰喜孰懼?我覺得必忠信之士喜,不忠不信之士懼。今唯毋以尚賢為政其國度百姓,使國為善者勸,為暴者沮。大覺得政於天下,使天下之為善者勸,為暴者沮。然昔吾以是貴堯舜禹湯文武之道者,何故以哉?以其唯毋臨眾發政而治民,使天下之為善者可而勸也,為暴者可而沮也。但是此尚賢者也,與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同矣。
古者聖王既審尚賢,欲覺得政,故書之竹帛,琢之盤盂,傳以遺後代子孫。於先王之書《呂刑》之書然:王曰:於,來,有國有土,告女訟刑。在今而安百姓,女何擇言人?何敬不刑?何度不及?能擇人而敬為刑,堯舜禹湯文武之道可及也。是何也?則以尚賢及之。於先王之書《堅年》之言然,曰:曦夫聖武知人,以屏輔而身。此言先王之治天下也,必挑選賢者,覺得其摹屬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