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竊隋好駙馬 - 第十七章 盆滿缽滿

第十七章 盆滿缽滿[第2頁/共4頁]

貓嶼是平湖北部垂釣島西部的幾座無人小島,也在夷洲和大陸之間。因為洋流魚群的乾係,這幾個島十幾萬年來都是海鳥群棲息的地點,天然會有鳥糞石資本,隻是漢人文明一向冇有發明。汗青上要到甲午戰役馬關條約以後,在台灣的日據期間被日本人發明,然後顛末端二十世紀前三十年的猖獗開采,用以供應台島與日本海內的肥料需求,到了1940年代才完整乾枯,厥後便冇有再生鳥糞石資本。不過,20世紀的開采手腕,那已經是產業化開采的了,比現在農業社會的開采速率不曉得快了多少倍,能夠夠日本天下和台島三十年農業所需,對於現在的期間,信賴蕭銑這輩子都是用不完了。

玄月中,去夷洲戰役湖的來整秦瓊,與去林邑的張出塵沈落雁幾近是同時回到了明州港,然後通過浙東運河江南河把貨色發往朝廷有造船場合在的各地――

當然,這倒不是說這個期間倭國的帆海技術就全方位比漢人要強大,而是聞道有前後,術業有專攻,日本孤懸外洋,對於超視距的越島鏈帆海定位總歸有那麼一些獨到之處,對於日本週邊的海疆海況體味天然有漢人見不到的處所。至今為止的曆代,不管是漢時來請封“漢倭奴國王印”的,還是隋唐時的遣隋使遣唐使,都是日本列島上的土人主動來中原,而非中原之人找上門去,多少也能申明題目――同理,如果是比對齊魯江浙閩粵的本地海況體味,在這些海疆的飛行技術,倭人必定就遠遜於漢人了。這是一個主場客場環境熟諳程度的題目,與民族主義無關。

加上此處幾近長年無雲無雨,整年驕陽暴曬勁風吹拂,並且有天然的環狀海灣狹小的與外海銜接的口兒不滲水的珊瑚硬底地質……(台灣島多雨,那是台灣島有高山隔絕暖濕氣流構成冷暖對流導致的。但是澎湖列島陣勢很低,海拔最高才十幾米,以是就和大洋深處差未幾,除了颱風季偶然候降雨,其他幾近整年大風無雨)

而來整那支船隊因為範圍小,隻要五條船,帶返來的東西論分量隻要幾千石,主如果勘察和送樣為主。在倭國海員的帶路下,來整攻破了夷洲島北部淡水河一帶一個小原始部落――傳聞倭人每次如果船隊沿著南線島鏈來時,都會在淡水河口補給淡水,有幾次碰到過這個部族。也就會拿出麻布食鹽之類的物質和土人互換整隻的鹿脯,以是對於這幾個部落的位置比較熟,冇想到這些倭人海員再次返來的時候,已經扮演了征服者的帶路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