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聖人求教[第2頁/共3頁]
他修出的是“仁”、“善”,乃是君子德行。
德行是原則,是能夠挑選這個或者阿誰的。
蘇東甲以詩文情勢表現的“正氣”與亞聖所解的浩然氣本質相通!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何來現在的儒家執天下盟主之說?”
“直”是德行,是原則,也是養正氣的體例。
在此之前,儒修都以為修出本命字是靠推行儒家的某一“原則”,並貫徹在修儒、躬行之事上。
極少有人將其與浩然氣聯絡在一起。
“嘶——”
蘇東甲也不躊躇:“一為道之始,分六合,化萬物。”
這就有本質的辨彆!
真要說聯絡,也是本命字靠浩然氣發揮。
既然是他修出的“君”,或許不是偶合。
可他才四品,真能說出個以是然來?
他的解釋,模糊暗合天、地、人合一的大事理——他的解釋直擊大道!
亞聖迫不及待問出心底猜想——或者說迷惑。
因為《正氣歌》內已經給出答案了——以直取之!
蘇東甲眼睛一亮,又是白送?
他直接將當日背誦以及莊祖想奪他本命字時的註解都抖暴露來。
亞聖看向字聖,後者也是皺眉苦索。
最多的也不過是“君子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是柔也”。
但把浩然氣劃一於正氣,在很多儒修眼裡不免落於窠臼。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不想到了蘇東甲這裡倒是直接解釋成“似水之柔”,且引申出了“不爭故莫能與之爭”的說法。
亞聖目光奇特,驀地想到本身跟字聖剛纔隻是問了蘇東甲修出本命字的影響身分,對本命字的註解並未詳細體味。
浩然之氣,至大至剛,以直養而有害……
可這又與儒修之間能夠互借本命字利用相悖,又是為何?
哪知亞聖俄然開口:“何謂一?”
果然如此的話,題目又來了——浩然氣既然修煉之初就具有屬性,劃一於儒修能修的本命字就定下了。
“儒道不爭?
“似水之柔,處世人之所惡,善利萬物而不爭。”
亞聖本身就說過,“浩然氣,以直養之”!
蘇東甲驚奇,不問了?
蘇東甲神采恭謹,彷彿一副謙虛請教的學子模樣。
“儒,柔也,方士之謂。”
“以你所見,何謂浩然氣?”
嚇老子一跳。
蘇東甲樂了,這題目的確白送啊。
《字說》為許真所作,他也為書中諸多要義做了註解,後代也有諸多大儒在他的根本上延長出諸多註解。
細心想想,亞聖的“仁”、“善”的本質附近。
他恍然明白是何啟事了!
“你父親所教都有哪些?”
蘇東甲眉頭一挑,這不會是要當場考校吧,他……喵的!
又如修士體內必須有“氣”——儒修需求浩然氣,妖修需求妖氣,道修需求真氣等等。
關頭是他的七個字,較著不是同一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