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速下兗徐(二)[第2頁/共4頁]
陶謙成心共同,午後派人給張燕送去降書,次日午間方纔捧官印戶冊去虎帳請降。張燕因得了陶謙降書,夜間也未遠派斥侯,竟讓劉備逃了出去。待張燕入城納降之時,按籍點名,方發明少了四千精兵,扣問陶謙之時,陶謙對曰:“遠循兵士皆故鄉親兵,欲歸鄉務農,乃縱之。”
徹裡吉道:“本王此次前來,並無攻伐之意,因為邊境不明,或會導致紛爭,是以前來構和。”
孫堅正策馬陣前,見敵軍大營開處,十餘名健將簇擁一人出陣,隻見此人年約四十餘歲,身材魁偉,麵色烏黑,身著王衣,頭上插滿翎羽,一見便知是西羌王徹裡吉。
陶謙在城上觀戰,擔憂劉備有失,命令鳴金出兵。&#待劉備、張豈統兵入城,陶謙重賞劉備,隨即與眾計議,道:“玄德技藝為彭城諸將之首,隻與敵方一名騎將手腕相仿。敵軍勢大,張燕當世名將,兵力相差差異,甚是難敵。我當自縛往敵營,任其剖割,以免百姓戰亂之苦。”
“報,孫堅在營外應戰。”營門將來報導。
本來雅丹所領部族,大多皆在四周漢境,是以早早便依令聚結於安寧治所臨涇。以五萬雄師應對安寧三千守兵,本是十拿九穩之事。怎料臨涇城中,卻有一將領動部下趕到。張遼部將馬岱,駐地離安寧比來,擔憂安寧有失,得了軍令便星夜兼程,早早趕光臨涇城內。安寧守軍雖非百戰精兵,但是馬岱部下多為精銳邊軍,合城軍民同心合力,硬是生生擋住了羌兵兩日兩夜猛攻,還殺死羌人無數。
營門將剛出帳,斥侯首級拓跋山來報,道:“齊侯下達公文,傳檄天下。”
不到一月時候,滅了陶謙、劉岱兩路諸侯,此事震驚天下。劉表、劉瑤、劉焉等報酬薑述軍威震懾,對長安使者陽奉陰違,不敢等閒動兵。即便長安諸將,如牛輔、李催、郭汜等,也心存害怕。曹操見軍心不成用,息下動機,告訴諸侯臨時休兵。
羌族分支數百支,最大的部族為細封、費聽、往利、頗超、野利、米擒、拓跋族,以拓跋氏權勢最強,一貫是羌族的魁首。徹裡吉是拓跋氏嫡子,全名為拓跋徹裡吉,斥侯首級拓跋山是徹裡吉的親侄,奪目無能,徹裡吉甚是倚重。
言未絕,一人近進步言曰:“府君久鎮徐州,群眾戴德。今敵兵雖眾,未能即破我城。府君與蒼存亡守勿出;某雖鄙人,願施小策,管束張燕退兵!”
本來太史慈、甘寧兩將統領水軍兵分兩路,太史慈引一萬精兵至東海,甘寧引一萬精兵至廣陵。廣陵太守陳登早接到薑述密令,派人引領兩將分批潛過邊疆。
陶和字子悅,為陶謙族弟,與兵曹昌霸反麵。昌霸為下邳大族,族中壯丁萬餘,陶和雖是上官,卻不敢等閒免了昌霸官職。昌家與陳家乃通家之好,昌霸與陳登私交甚篤,其平素受陶和壓抑便有反意,接到陳登文書正合情意,當下遵循信中商定,統領親信於夜間翻開東門,策應太史慈部進城。陶和無備,聽到城中鼓譟,急起往探,城中已不成節製。陶和擺佈有一親信名叫丁潰,倒是殺伐定奪,見事已不成為,讓陶和換上兵士衣服,一行人棄了家小,趁亂從北門出城,這才逃過大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