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大勢[第3頁/共4頁]
一來二人皆出身豪門,現在君昧臣佞,報國無門,對他們來講,若真要天下大亂,必定尋覓明主投之,至於漢王朝亡與不亡,那倒是其次了。二來郭嘉現在也算潁川名流,行事不必謹小慎微卻也要製止禍從口出,麵對另一老友荀彧,郭嘉是千萬不會說出大漢將亡的話,荀家曆代漢臣,世受皇恩,即使荀彧看得出大漢氣衰,也不敢朝著亡國方麵去想。
郭嘉點點頭算是認同了這個說法,不過他仍然問道:“那麼依元直所說,這天下豈不是有救了?”
少年時便愛好交友遊俠豪傑的徐庶一身技藝遠勝平常武夫,發憤除暴安良,扶危濟困,模糊有蕩儘天下不伏侍的誌向,遊曆四方時做了很多大快民氣的俠義之事,也是以成了遠近聞名的少年俠士。
“必派重兵剿之!張角必敗!但是,張角為何會反?他縱有信徒百萬,可那都是手無寸鐵的布衣百姓,與正規軍隊比擬,的確不堪一擊啊。”徐庶固然口上不信,但心中卻也打起了鼓。
郭嘉持續問道:“既然元直已經曉得世道淪喪的本源,那麼叨教,元直有何妙策可救天下?”
郭嘉這回將目光收了返來,轉向徐庶,諦視他好久後輕笑道:“元直你總說本身少時棄武,隻是一介莽夫,現在你所言,已非平常士子能夠想到的了。不過,我還想彌補一個客觀身分,天災,我雖居潁川一隅,卻也傳聞近年來各地天災不竭,或逢大旱,經年無雨,或遭水患,萬頃農田毀於一旦,如果冇有天災,現在的局麵毫不會慘絕如此。”
徐庶沉吟很久,畢竟還是咬咬牙說道:“庶記得奉孝曾言,自桓帝以來,朝綱[***],民不聊生,當明天子靈帝又賣官售爵,此乃亡國之兆,庶深覺得然。現在情勢,若要天下大治,必先大亂,亂世若至,天下豪傑必將崛起四方,秦失其鹿,群雄共逐,屆時,明主得江山方可天下大治。”
徐庶深思半晌前麵色凝重地說道:“世道炎涼,餓殍遍野,百姓易子相食,慘不忍睹。”
徐庶清算思路後答道:“傳聞此人暮年佈道中原各地,施符水咒語解病救人,北方到中原各州皆能聞聽此人善名,承平道十數年間信徒百萬,乃至很多官吏都對承平道推許備至。”
屋內墮入沉默,徐庶花了很長時候才平複下衝動的表情,如有所思地問道:“但是張角真的會反嗎?”
郭嘉卻搖點頭說道:“你也說了,張角必敗,大漢王朝固然氣衰,卻還冇到分崩離析的境地。”
郭嘉麵前此人便是徐庶徐元直,現在不過十六歲擺佈的徐庶固然幼年,卻已經有了不弱的名譽,但是他的名譽不在士林,而在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