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龍寺英雄初救難,隱逸村狐狸三報恩(1)[第1頁/共4頁]
唯有先生悄悄地想道:“我自從到此課讀也有好幾年了,從冇見過本家老員外。現在教得他兒子中了秀才,何故仍不見麵,連個謝字也不道,竟有如此不通道理之人,實實令人迷惑了。又可氣,又可惱!”常常見了包山,說了好些責怪的言語。包山趕緊賠罪,說道:“家父事件冗繁,需求定日相請,哀告先生寬恕。”寧公是個道學之人,聽了此言,也就無可說了。幸虧大爺悄悄哀告太爺,求至再三,員外方纔應允,定了日子,下了請柬,設席與先生酬謝。
包公認鐙乘騎,帶了包興,竟奔京師,一起上少不得饑餐渴飲,夜宿曉行。一日,到了座鎮店,主仆兩個找了一個飯店。包興將馬接過來,交與店小二喂好。找了一個座兒,包公坐在正麵,包興打橫。雖係主仆,隻因出外,又無外人,爺兒兩個就在一處吃了。堂官過來安設杯筷,放下小菜。包公隨便要一角酒、兩樣菜。包興斟上酒,包公剛纔要飲,隻見劈麵桌上來了一個道人坐下,要了一角酒,且自入迷,拿起壺來不向杯中斟,花喇喇倒了一桌子。見他瞎聲感喟,似有苦衷的普通。包公道在迷惑,又見從外出去一人,武生打扮,疊暴著豪傑精力,麵帶著俠氣。道人見了,趕緊站起,隻稱:“恩公請坐。”那人也不坐下,從懷中取出一錠大銀,遞給道人,道:“將此銀臨時拿去,等晚間再見。”那道人接過銀子,趴在地下,磕了一個頭,出店去了。
且說當下開館,節文已畢,寧老先生入了師位,包公呈上《大學》。教員點了句斷,教道:“大學之道。”包公便說:“在明顯德。”教員道:“我說的是‘大學之道’。”包公說:“是。莫非下句不是‘在明顯德’麼?”教員道:“再說。”包公便道:“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教員聞聽,甚為驚奇,叫他往下念,仍然涓滴不錯;然仍不大信,疑是在家中有人教他的,或是聽人家念學就了的,尚不在懷。誰知到厥後,不管甚麼冊本俱是如此,教上句便會卜句,有如溫熟書的普通,真是把個老先生喜的樂不成支,自言道:“哈哈!不想我寧某教讀半世,今在此子身上成名。這恰是孟子有雲:‘得天下英才而教誨之,一樂也。’”遂乃給包公起了官印一個“拯”字,取意將來可拯民於水火當中;起字“文正”,取其意“文”與“正”,豈不是“政”字麼?言其將來理國政,必為治世良臣之意。
因至鄉試年初,滿是寧公作主,與包山一同商討,硬叫包公赴試,叫包山都推在老先生身上。到了掛榜之期,誰知又高高的中了鄉魁。包山不堪歡樂,唯有員外愁個不了,還是藏著不肯見人。大爺備辦筵席,請了先生坐上席,統統道賀的鄉親兩邊相陪,大師熱烈了一天。諸事已畢,便商討叫包公上京會試,稟明員外。員外到了此時,也就冇的說了,隻是不準多帶跟人,唯恐破鈔了盤川,就帶伴童包興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