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金龍寺英雄初救難,隱逸村狐狸三報恩(1)[第2頁/共4頁]
是日請先生到待客堂中,員外驅逐,見麵不過一揖,讓至屋內,分賓主坐下。坐了多時,員外並無稱謝之辭。然後襬上酒筵,將先生讓至上座,員外在主位相陪。酒至三巡,菜上五味,隻見員外笑容滿麵,舉止失措,連酒他也不吃。先生見此風景,忍耐不住,隻得說道:“我門生在貴府打攪了六七年,雖有微勞開導唆使,也是公子天稟聰明,以是方能進此一步。”員外聞聽,呆了半晌,方纔說道:“好。”先生又說道:“若論公子刻放學問,慢說是秀才,就是舉人、進士,也是綽綽不足的了,將來不成限量。這也是尊府上德行。”員彆傳聞至此,不覺雙眉緊蹙,發恨道:“甚麼德行!不過家門不幸,生此敗家子。將來但能保得住不家敗人亡,就是造化了。”先生聞聽,不覺驚奇,道:“賢東何出此言?世上哪有不望兒孫落第作官之理呢?此話說來,真真令人不解。”員外無法,隻得將生包公之時所作歹夢,說了一遍。“現在提起,還是膽怯。”寧公原是飽學之人,聞聲此夢之形景,彷彿奎星;又見包公舉止端方,更兼聰明過人,就知是有來源的,將來必是大貴,悄悄點頭。員外又說道:“今後望先生不必深教小兒,就是十年束脩斷斷不敢少的,存候心!”一句話將個樸重寧公說得麵紅過耳,不悅道:“如此說來,公子是叫他不考的了?”員外連聲道:“不考了!不考了!”先生不覺勃然大怒,道:“當初你的兒子叫我教,原是由得你的;現在我的門徒叫他考,倒是由得我的。今後不要你管,我自有主張罷了。”怒沖沖不等席完,竟自去了。
包興答覆包公,竟奔沙屯兒而來。走了多時,見道旁有座古刹,匾上大書“敕建護國金龍寺”。包公道:“與其在人家借宿,不若在此廟留宿一夕。明日佈施些香資,豈不便利。”包興便上馬,用鞭子前去扣門,內裡出來了一個和尚,問明來源,便請進了廟門。包興將馬拴好,喂在槽上。和尚讓至雲堂小院,三間淨室,敘禮歸座,獻罷茶湯。和尚問了包公故鄉姓氏,知是上京的舉子。包公問道:“和尚高低?”回說:“和尚法名叫法本,另有師弟法明,此廟就是我二人方丈。”說罷,告彆出去。
且說當下開館,節文已畢,寧老先生入了師位,包公呈上《大學》。教員點了句斷,教道:“大學之道。”包公便說:“在明顯德。”教員道:“我說的是‘大學之道’。”包公說:“是。莫非下句不是‘在明顯德’麼?”教員道:“再說。”包公便道:“在新民,在止於至善。”教員聞聽,甚為驚奇,叫他往下念,仍然涓滴不錯;然仍不大信,疑是在家中有人教他的,或是聽人家念學就了的,尚不在懷。誰知到厥後,不管甚麼冊本俱是如此,教上句便會卜句,有如溫熟書的普通,真是把個老先生喜的樂不成支,自言道:“哈哈!不想我寧某教讀半世,今在此子身上成名。這恰是孟子有雲:‘得天下英才而教誨之,一樂也。’”遂乃給包公起了官印一個“拯”字,取意將來可拯民於水火當中;起字“文正”,取其意“文”與“正”,豈不是“政”字麼?言其將來理國政,必為治世良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