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宋閥 - 第八百四十九章

第八百四十九章[第2頁/共3頁]

徐良徐衛兩兄弟都下野,但還是有較大的辨彆。徐良固然是主動辭職,但當時環境已經逼得他退無可退。而徐衛,則是“聞風而動”,不等朝廷開口,主動閃人。秦檜曾經說過,對川陝要緩緩圖之,先是收權,然後掣肘,再後是分治,最難的就是收徐衛兵權,這恐怕不是三年五載能辦成的事。以是,如果徐衛不本身下台,那他十年以內都還能夠握著西軍兵權。

到泉州這些日子,他一方麵為本身的遭受感到悲忿,另一方麵,更放心不下堂弟徐子昂。誠如他對徐四所說,倘若老九被逼急了,放不下權位,作出特彆的事情來,那麼徐家就真的萬劫不複了。現在,徐衛既以辭職,那明顯是把他的話聽出來了。起碼在這一點上,他算是放了心,剩下的,不過就是抒發本身憂國憂民的情懷罷了。

秦檜固然不籌算就此“放過”徐衛,但就小我角度而言,徐衛對他冇甚麼威脅。反而是出知泉州的徐良,纔是秦會之的親信之患。徐良固然出朝。他的翅膀也散了。但是和他的堂弟一樣,餘威仍在。

他的這些上奏,天子或許冇有當回事。但劉皇後、沈擇、秦檜之流卻深恨之。你都已經混成這模樣了,都去作個知州了,如何還這副德行?是嫌不敷慘麼?正因如此,這夥人盤算主張,徐衛已經下野,且不管他,集合精力措置好徐良的事。

是以,內心是分歧意秦檜等人對徐良的定義的。但朝中言之鑿鑿,眾口一辭,你不能冇點表示吧?因而,下詔斥責了徐良。秦檜把上拿這根雞毛適時箭,徐良地點的泉州,屬於福建路治下。他查到,現任福建路的憲司漕司等負有監察現任部分的長官,都是徐良在台時任命的。遂當即動用中書的人事權力,撤換了福建轉運使,委派他的親信。並警告對方,此去福建,本職事情還是主要,首要任務,則是監督徐良,不管有事無事,每月彙報一次。

同時,他又闡述了宋、金、遼三足鼎立的環境下,大宋應當何去何從。其觀點。深受徐衛影響,那就是坐等氣力的此消彼長。彆的。徐良很不明智地在上奏中多次規勸天子,不要任用寺人,不要放縱後宮。

但是,秦檜以為這並不料味著,徐衛這個潛伏的威脅今後消弭了。他固然離職,放下了權力,但其在川陝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仍在。對待徐衛,還要聽其言,觀其行,一向盯著他,不能放鬆警戒。

你說,一個在檯麵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