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晚唐 - 唐朝文武官員設置

唐朝文武官員設置[第2頁/共11頁]

唐承隋製,置禦史台,為天下最高監察構造。設禦史大夫1人,正三品。《新唐書·百官誌》雲:“大夫掌以刑法典章,改正百官之罪過”。《唐會要·禦史台》雲:“正朝廷法紀,舉百家紊失”。在隋朝及唐初,禦史台儘管揭露,並且隻要按照傳聞便可奏劾,不需求甚麼證據,更不受理訴訟,這就是《通典·禦史台》所說的“但傳聞彈事,大綱罷了”。唐太宗非常正視禦史台的感化,他要求三省和禦史台官員各儘其責,真正起到相互查抄的感化。《貞觀政要》卷1記錄他對大臣說:隋朝以是二世而亡,一個首要的啟事就是當時天子“不肯信賴有司,每事皆自斷”,成果群臣有定見都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順罷了”。而他本身則要“擇天下賢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事”,凡事都要交給有司籌議,然後經宰相籌劃,於事穩便,才氣上奏實施。他為了充分闡揚禦史台的監察職能,貞觀元年(公元627年)規定:凡是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上官吏入閣議事,都要有諫官伴同,有不當的隨時進諫。禦史台的職位由此進步,對於改正官吏的違失起了必然感化。貞觀今後,禦史台也受詞訟,並且設置了“台獄”,《新唐書·百官誌》說:“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禦史大夫、中書、門下也”。“有製覆囚,則與刑部尚書平閱”。對於百司犯警事件,“大事奏裁,小事專達”。在糾舉之前,常常要“推覆理儘,然後彈之”。

2、三省六部

唐朝的官製根基是因循隋製。《新唐書·百官誌》雲:“唐之官製,其名號祿秩雖因時增損,而大略皆沿隋故。”

尚書都省所屬的六部二十四司,賣力措置天下軍政、財文、兵刑、錢穀等一應行政事件。此中吏部掌文選、勳封、考課之政,下統吏部、司封、司勳、考功四司。唐朝規定官員的選授軌製是:三品以上者由天子親身選授,五品以上者由宰相提名呈報天子禦批,吏部聽製授官;六品以下者由吏部按照其身材、資格、才氣、功績、德行、言辭、書判諸方麵的好壞予以“註批”,並報請門下省審複後授職。四司官員分掌以下:吏部郎中,掌文官階品,朝集、祿賜、給假告身、借使,此中有一人專掌選補流外官。員外郎二人,從六品上,一人判南曹,均為尚書、侍郎之副貳。司封郎中,掌封命、朝會、賜賚之級。司勳郎中,掌官吏勳級;考功郎中,掌文武百官功過、善惡之考法及其行狀。若官員滅亡後,史官要為其立傳,太常要議諡,若要銘於碑者,則會同百官議其宜記敘的事蹟上報,然後考功郎中通報其家眷。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之前,由考功員外郎主持科舉測驗。戶部,掌天下財務、民政,包含地盤、群眾、婚姻、錢穀、貢賦等,所屬有戶部、度支、金部、倉部四司。此中戶部郎中、員外郎,掌戶口、地盤、賦役、進獻、蠲免、優複、婚姻、繼嗣之事;度支郎中、員外郎掌天下租賦、物產豐約之宜、水陸道塗之利,歲計所出而支調之,與中書門下省議定上奏;金部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庫藏出納、衡量度量之數,辦理兩京市、宮市等買賣之事,並供應宮人、王妃、官員奴婢衣服;倉部郎中、員外郎掌天下庫儲、出納租稅、祿糧、食稟之事。禮部掌禮節、祭享、貢舉之政。所屬有禮部、祠部、膳部、主客四司。此中禮部郎中、員外郎,掌禮樂、黌舍、衣冠、符印、表疏、圖書、冊命、吉祥、鋪設,及百官、宮人喪葬贈賻之數,為本省尚書、侍郎之副;祠部郎中、員外郎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國忌、廟諱、卜筮、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