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王牌導演 - 第五章 小小場記

第五章 小小場記[第2頁/共3頁]

是以,香港讀力製片墮入低穀,藝術姓和思惟姓較強而貿易姓虧弱的電影落空了儲存的泥土。香港電影步入了更加貿易化、市場合作更趨白熱化的汗青期間。在如此嚴格的生態環境下,新藝城采納的最首要的一個選題戰略,是密切跟蹤天下影壇的熱點題材,以力保票房贏利。自1962年第一部007電影公映,至1981年,007電影已出品了12部,流行環球。從1981年起,新藝城就戲仿007電影,推出了《最好拍檔》係列。

徐克同黃百鳴倒談不上不歡而散,隻是爭論也冇有被停頓下來。最後黃百鳴天然是拗不過徐克,三位製作人終究還是決定追加了些資金。

1984年的香港並冇有讓呂言感覺那麼難以融入,反而開端真正意義上打仗到本身最愛好的行業以後更加的主動起來。每天拍攝結束後的他,就會開端大量的瀏覽和學習。接收統統他需求的東西來連絡本身的影象,這讓他對這個期間的香港電影更加的體味起來。

《最好拍檔》係列在市場上大得勝利。厥後,對天下影壇熱點題材和賣座影片的本土化改編和翻拍,成為新藝城常用的選題戰略之一。以《阿郎的故事》為例,該片的靈感就來自一部韓國電影,叫《我最敬愛的人》。在翻拍過程中,新藝城特彆重視影片與香港乃至亞洲觀眾在代價觀和審美興趣等方麵達成符合。這能夠稱為香港電影一種行之有效的“拿來主義”。

徐克讓呂言比對的則是他手上的腳本和演員們,呂言手中的腳本可辨彆與演員們拿到的腳本。這個腳本是對現場的記錄導演對畫麵的要求,比如如何分鏡,鏡彆等等;以及細節之類的,比如:演員在這場戲是穿甚麼衣服、甚麼鞋子需求與哪一場戲連戲等等。

開機拜神以後,《最好拍檔之女皇密令》天然頓時就投入拍攝起來。

聽不出嘉獎,也聽不出不滿。

現在的他,不再是當初剛進片場時的毛頭小子了。非論是從氣質還是話語上都安閒、慎重了幾分。

不一會,徐克就將場記單遞了返來道:“不錯,不過此中一條能夠刪去了。”

簡言之,《最好拍檔》以合用主義、機遇主義、功利主義和吃苦主義人生哲學解構了007電影的豪傑主義、浪漫主義和精英主義,表示出濃烈的香港本土文明特性,並開端顯現出這一期間香港電影顛覆統統權威的後當代主義偏向。這一偏向在厥後王晶和周星馳等人的電影中被不竭強化,成為90年代前後香港電影凸起的文明特性之一。

場記板這類東西不言而喻,在收集發財的後代大師也是見怪不怪。這東西在每個鏡頭開拍時需求打板用的,在板子上記錄攝像機將要拍攝的集數、場數、鏡數。然後被攝像機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