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辛亥之鋼鐵基地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實力對比

第三百五十六章 實力對比[第2頁/共4頁]

這個時空開戰時候更早,乃至早了四年多,然後德意誌帝國的戰役籌辦比另一個時空充沛的多。這與華國的奧妙合作緊密相連,來自華國的先進技術讓德國的產業產能大大增加,僅從鋼鐵產量上看,原時空德國在1913年鋼鐵產量是1760萬噸,而本時空的1909年,德國鋼鐵產量就達到了2470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大戰中一國的潛力表現在多個方麵,英國能夠保持四年、八年的戰役而不崩潰,底子在於其天下第一的戰役潛力。非洲、美洲、亞洲的殖民地可覺得英國供應源源不竭的戰役物質,隻要後勤運輸線冇有被堵截,英國人便能夠悠長的對峙下去,這是德國冇法媲美的。

儘督產業氣力不敷,但灰色牲口龐大的數量足以構成一股讓人警戒的大水。戰役發作前,俄羅斯共動員120萬兵力,此中遠東、蒙古、中亞地區共五十五萬,為了製止華國的北上,俄國不得不抽調重兵囤積在亞洲境內。在歐洲方向,俄軍具有六個個人軍的兵力可供利用,對德國、奧匈帝國構成兵力上風。

從另一個關頭數據――人均產業指數上看,在1909年英國的人均產業指數是112排名第二,美國126排名第一,德國110排名第三,華國75排名第四。原時空德國在1913年的人均產業化程度隻要85,由此可見德國在本時空已經充分發掘了本身的產業潛力,其產業出產占天下的相對份額為15,彆的美國25,華國23,英國9,俄國5,法國4,日本2.5。

奧匈帝國一樣停止了長時候的籌辦,在戰役開端前奧匈已經動員了5個個人軍、52個師的軍隊,總計61萬人。受國力限定,奧匈帝國的軍隊冇法與德國陸軍相媲美,乃至比俄國陸軍都稍遜一籌。其設備程度和練習程度與歐洲強國存在較著差異,固然奧匈兵產業聞名遐邇,部分重產業乃至被德國人戀慕,但團體相對強大的環境冇有竄改。

薩拉熱窩事件後政治角力持續了很短的時候,局勢向著戰役的方向快速邁進,終究在1910年1月17日,奧匈帝國宣佈對塞爾維亞宣戰,18日德意誌帝國實施盟友的任務,向塞爾維亞宣戰,保加利亞對塞爾維亞宣戰,塞爾維亞也同時向三國宣戰。(未完待續。)

以其龐大的國土、豐富的礦產資本和數量龐大的灰色牲口,俄羅斯具有近乎英國普通的戰役潛力,如果德國不能儘快突破僵局,將會在資本耗損中走向滅亡,不成製止的接管敗北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