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丫還是女生的!氣煞我也! - 娜拉走後怎樣

娜拉走後怎樣[第4頁/共5頁]

但是上文,是又將娜拉當作一個淺顯的人物而說的,借使她很特彆,本身甘心闖出去做捐軀,那就又另是一回事。我們無權去勸誘人做捐軀,也無權去禁止人做捐軀。何況世上也儘有樂於捐軀,樂於刻苦的人物。歐洲有一個傳說,耶穌去釘十字架時,歇息在Ahasvar⑩的簷下,Ahasvar不準他,因而被了咒詛,使他永久不得歇息,直到末日裁判的時候。Ahasvar今後就歇不下,隻是走,現在還在走。走是苦的,安眠是樂的,他何故不安眠呢?雖說揹著咒詛,但是約莫總該是感覺走比安眠還適意,以是始終狂走的罷。

錢這個字很刺耳,或者要被高貴的君子們所非笑,但我總感覺人們的群情是不但明天和明天,即便飯前和飯後,也常常有些不同。凡承認飯需錢買,而以說錢為卑鄙者,倘能按一按他的胃,那邊麵怕總另有魚肉冇有消化完,須得餓他一天以後,再來聽他發群情。

但是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輕易回到夢境的,是以隻得走;但是走了今後,偶然卻也免不掉出錯或返來。不然,就得問:她除了覺醒的心以外,還帶了甚麼去?倘隻要一條像諸君一樣的紫紅的絨繩的領巾,那但是不管寬到二尺或三尺,也美滿是不頂用。她還須更富有,提包裡有籌辦,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

――一九二三年十仲春二十六日在北京

夢是好的;不然,錢是要緊的。

《娜拉》一名EinPuppenheim,中國譯作《傀儡家庭》。但Puppe不但是牽線的傀儡,孩子抱著玩的人形③也是;引申開去,彆人如何批示,他便如何做的人也是。娜拉當初是滿足地餬口在所謂幸運的家庭裡的,但是她竟憬悟了:本身是丈夫的傀儡,孩子們又是她的傀儡。她因而走了,隻聽得關門聲,接著就是閉幕。這想來大師都曉得,不必細說了。

我明天要講的是“娜拉走後如何?”

伊孛生②是十九世紀後半的瑙威的一個文人。他的著作,除了幾十首詩以外,其他都是腳本。這些腳本內裡,有一期間是大略含有社會題目的,人間也稱作“社會劇”,此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⑥這是借用關於釋迦牟尼的傳說。相傳佛教鼻祖釋迦牟尼(約前565―前486)有感於人生的生老病死等憂?,在二十九歲時發憤削髮修行,遍曆各地,苦行六年,仍未能悟道,後坐在菩提樹下發誓說:“若不成正覺,雖骨碎肉腐,亦不起此座。”靜思七日,就降服了各種煩惱,頓成“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