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其他小說 - 一世吉祥 - 第172章 口水仗

第172章 口水仗[第3頁/共4頁]

衛肅沉吟半晌,本來馴良的神采漸顯冷峻,眼中儘是憂思深重的怠倦:“我本費事農家後輩,尚未到知天命之年而位及人臣官高爵顯,另有甚麼不滿足的?早將功名利祿與小我榮辱看得淡了。都說國度興亡,匹夫有責。豈不知改朝換代的興亡瓜代,到頭來遭罪刻苦的都是升鬥小民百姓?凡是心胸天下的有識之士,莫不孜孜以求河清海晏天下承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纔是身居廟堂的大節地點。”

“當然我也承認:時不我與的緊急感,或許令天子有些暴躁了。遵循目前大夏的國力,要支撐悠長的戰役確切有些力不從心。戰役不但是賦稅與性命的堆砌,更表現了一個國度的戰役意誌。有戰役就必然會有捐軀,乃至要支出幾代人的代價,但國度的鐵血意誌不能滅!當年秦始皇之以是能同一六國,就是經過十幾代國君的不懈儘力,曆經數百年的堆集以後水到渠成。戰國以來秦國與六國之間的交戰又何曾有一日停歇?他們打了多久,秦國的鐵血意誌便持續了多久,至今仍然在我們中華族人的血液中流淌!”

汗青已經不厭其煩的證明,傑出的軍事將領並不必然即是高超的政治家,但能將這兩種角色融於一身的人,凡是都是名載史冊的響鐺鐺的人物。衛肅究竟能有多大的機遇名列此中?

太尉府管家一向侍立在側,恭聽他們高談闊論噤若寒蟬,麵帶難色的囁嚅道:“老爺,您看氣候這麼冷,您的老寒胃……,這段光陰您又吃得很少……。小人是不是先去問過夫人再……?”

“我曾傳聞賢侄有過天賦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論,委實令人振聾發聵,我斷不信賴你是自感平淡、苟求功名繁華、隻知明哲保身之人。”

一來二去,衛肅已覺悟到麵前這一臉慵懶笑意臭小子心機比傳說中的更加狡猾老辣,照這麼下去就算和他說到次日天亮,隻怕都套不出個甚麼花樣來。

為人臣子妄議天子存亡廢立之事罪同違逆,衛肅即便故意一探楊致口風,隻能把話說到挨邊的份上。

隻聽衛肅乾笑道:“賢侄高義,我父子實在愧不敢當。賢侄文韜武略俱為高絕,深得皇上正視,飛揚幼年老練。望你今後還要多加教誨提攜纔是。”

僅隻楊致親曆的今春朔方一役,夏軍就死傷數萬,衛肅的題目他還真說不上來。這一次他冇有隨口對付,而是當真答道:“我明白大將軍的意義了,但我不敢苟同。中原自古一統,天下局勢分久必合,豈能任由群雄盤據諸侯林立?大夏國勢強大兵鋒鋒利,當明天子雄才大略大誌勃勃,所謂時勢造豪傑,這等一統天下的千秋偉業除大夏以外誰可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