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滿江紅[第2頁/共3頁]
素聞此人文武全才,兩家從無恩仇糾葛,總不至因而來砸場子的吧?一副輓聯罷了,能用則用,不消則棄,何必抹了他的臉麵?
李為遺孀陳氏本是個誠懇巴交的農婦,兩個孩子一個年方十歲,一個隻要八歲,雖顯渾厚,長得卻很健壯。楊致在李為靈前叩首上香後,取出一疊文書與銀票遞給陳氏:“嫂子,這裡有一萬兩銀票,你留著暫作家用。今後所需用度,可隨時去我府裡支用,也可讓我遣人送來。這是我以兩個侄兒的名義,在隴西置下的二百畝良田的地契。這是我彆離在隴西、長安設下的兩座宅院的房契。兩個侄兒尚未成人,嫂子且好生收著。”
武成恥,今方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重新,清算好江山,朝天闕!
取筆飽蘸濃墨,獨自來到了牆壁前。耿進立時會心,心下更加感激。隻見楊致揮毫寫下《滿江紅。悼耿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狠惡。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初,空悲切!
耿進一句“慷慨激昂的豪傑氣”,反倒提示了楊致。昂首四顧,靈堂右邊是一麵烏黑的牆壁。寫在紙上,閱看的人畢竟有限,哪兒有書於牆麵傳播之廣?昂然道:“耿帥,筆墨服侍便可,設案展紙就不必了。”
楊耀享年五十有三,有子有女,皆以成年。楊致隻是久聞其名,素未會麵,更談不上有任何來往。傳聞楊致單身特地前來記念,楊耀諸多家屬頗感不測。楊致威名赫赫,位高權重,諸多家屬不明來意,不免稍顯慌亂,一時候呼拉拉的跪了一地。
楊耀與耿超統軍多年,建功無數,除俸祿以外,常常另有大筆犒賞,因此家財充足,甚麼都不缺。可李為就分歧了,常日為人豪放,蔬財重義,家中又無其他運營進項,身後並冇能攢下幾個銀子,乃至於在長安連座府邸都冇置下,家眷一向留在隴西故鄉平平度日。楊致甫一到京,便密令常三趕往隴西,暗中作了一些善後安排。
楊致也傳聞了天子對楊耀戰報的批覆,雖說是躺著中槍都有點牽強,但仍令貳心胸歉疚。嚴格說來,楊耀是死於刻毒的帝王機謀之下。
自武成年間中前期至今,楊耀是大夏第一個戰死的方麵統帥一級初級將領。為了停歇軍方權勢個人當中的激憤情感,安撫襄陽火線將士的軍心士氣,彰顯天子的刻薄仁德,趙啟為楊耀擺設的喪儀規格極高。但是畢竟是敗亡之帥,與勝戰之師的兩位就義將領比擬,朝野高低的評價遠遠不及,喪儀現場也相對顯得較為冷僻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