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狂斂財慕評敗績 勇進軍王猛滅燕(丁)[第2頁/共6頁]
喜好殷紅烏黑請大師保藏:殷紅烏黑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王夷甫即西晉亡時之太尉王衍,夷甫其字,西晉之亡,東晉人大略覺得,與這報酬首之當朝名流大員,尚玄虛清談,不視事拯難,大有乾係。謝安尚清談,亦不視事,王羲之故有此言。謝安笑道:“王莽可謂有為,然身故比武,新朝遂亡!秦不議論,二世而亡。興亡關乎氣運,豈清談真可誤國?卿家丞相暮年不複視事,案牘盈幾,都不展讀,惟畫諾罷了。人言丞相昏聵,王公道,‘世皆以我昏聵,先人當思此聵聵!’本日景象,與王丞相稱日,亦無彆離,非有為之時也!惟當網漏吞舟,鎮之以靜罷了。”
安二女時髦幼,惟已故長兄奕之女道韞已及笄,遂許以道韞嫁羲之子。時人皆道羲之諸子皆秀,第五子徽之已馳名流之目,安本屬意,後以聞徽之雪夜訪戴,卻到門不扣,不與戴逵相見,人問何故如此,卻道興儘而返。安是以覺得徽之雖大馳名流之風,卻非仕進之人,且複有其在桓衝江州刺史府為馬隊參軍不視事之傳聞,亦是名流浮虛表示,遂將侄女道韞,自覺許配了羲之次子凝之。
羲之以其宗族琅琊王氏自王導卒後,官吏不盛,惟導一孫東亭侯王珣,仕為桓溫主簿,亦不在朝中,乃成心與謝氏聯婚,遂劈麵為諸子求婚於安。
江淮間地點多有之流民帥,如屯據皖山之蕭鎋老友譙郡戴遁,與曆次北伐敗後流落於江淮之間,到處屯駐之徐州北府及豫州西府舊將,如彭城劉牢之等,紛繁來歸。此輩流民帥與北府、西府舊將,皆有人馬部曲,故一時謝玄麾下,將士鼎盛,號為北府江北雄兵。
謝玄出鎮廣陵不久,謝氏姻親琅琊王羲之諸子三年喪期滿,已退隱諸子重歸本職。羲之少子獻之最負盛名,本著作郎,回朝以後,謝安薦之晉帝,遂擢升為侍中。
嗣後謝萬廢黜,安仍隱居會稽東山,而申明益重,朝旨屢征不起,而朝野皆覺得其有管葛之才,遂繼殷浩以後,享有“此人不肯出,當如百姓何”之盛譽。後朝廷以其屢征不起,下旨監禁其畢生不得退隱。後逢新帝即位大赦,而大司馬桓溫以司馬征辟,安以家中官吏乾枯,乃受桓溫之辟,遂赴江陵再度退隱,時人譽為東山複興。
不日詔旨下達,以謝安侄——安長兄豫州刺史奕之子玄為南兗州刺史,監江北軍事。謝玄年未及而立,雖荀羨昔日二十七,便為北府都督,然荀為名祖之孫、名父之子,其祖荀勖,濟北郡公,鐘會之甥,中朝名流;其父荀崧,仕至太常,與兄荀藩俱著名海內;羨本身亦負重名,潁川荀氏自漢末荀朗陵,下至荀慈明、荀文若,皆當世名流,故家世之高冠絕海內。時謝氏尚為新興家世,謝奕雖亦馳名流之目,究竟長為桓溫方外司馬,晚歲方以溫之力,而為豫州刺史,然不久即卒,非荀羨之父荀崧,長為太常九卿之比。況羨伯父荀藩,仕至司空,於永嘉五年舊都洛陽顛覆,太尉王衍率百官、諸王出走,而於苦縣寧平城為石勒追及,一體為勒推倒土牆壓死以後,湣帝西奔長安,藩猶於倉垣主持留台,最是晉室忠臣,名冠海內,陳郡謝氏尚無人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