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殷紅雪白 - 第20章 伐南燕後院起火 征盧循嶺表平定(甲)

第20章 伐南燕後院起火 征盧循嶺表平定(甲)[第1頁/共4頁]

劉裕道:“使君亦道守土有責,豈可儘出為吾作前鋒?且糧秣發自江南,中瀆水運道晦澀,如有所不繼,尚須徐州迎糧北上,以濟糧火線,州兵不成儘出。”

劉裕統軍入南燕境內,雄師行於鄉野,一起竟無燕軍抵當,如入無人之境!而青州華人百姓紛繁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劉裕喜道:“吾本日乃知,弔民討伐,伐無道虜,是天下所望也!”乃召何無忌至大營商討如何進軍。

慕容超之母返國後,自以國主之母尊為太後,與公孫五樓自不能仍為伉儷,況五樓至廣固便已複娶妻哉!但太後與五樓畢竟伉儷一場,慕容超與五樓本有父子之誼,五樓仕為太師,彷彿季父。

孟道:“公舉義旗,滅楚誅桓,興複晉室,功高寰宇,威震殊俗!不料白虜慕容超,不畏公之神威,竟犯境徐州,掠我群眾!此誠所謂,弔民討伐之時也。自宣武敗於枋頭,北伐不可久矣!慕容超國小而暴,此孫皓也,當行天罰,滅此殘賊!”

劉裕至彭城,劉該親出城門相迎。敘及輩分,二人皆漢楚元王二十一世孫,裕乃呼該為阿兄。劉該連稱不敢,仍稱裕太尉公,裕乃以劉徐州相稱,因而商討伐燕行動。

何無忌至,見劉裕甚喜,乃道:“白虜既無抵當,亦未堅壁清野,恐是誘敵之計,火線大峴山中,或有伏兵。大峴山橫亙二百裡,非可繞行者;今驅雄師入其隘口,行於不測穀底,萬一遇伏,便為籠中鳥。不成不慎!”

慕容超得使者返報,以性喜音樂,不悅,謀於群臣。諸輔政皆覺得,“陛下既有孝心,自當允秦主所請。豈可惜樂人,使太後長在異國?”因而超許以樂工予姚興,換得其母及祖母東歸。

不料無驚無險,燕軍竟於其國京都戶大峴山,亦不設防!晉軍敏捷通過山穀,出大峴關至平原,麵前豁然開暢。劉裕不由表情大暢,舉馬鞭指天曰:“白虜於此亦不知設防,是天意亡之也!”

劉該慨然曰:“白虜侵我徐州,下官忝為刺史,守土有責,竟使賊人突襲,掠我民人而去,當受責而戴罪建功!今彭城帶甲三萬,足可作前鋒,為太尉公雄師先導!請太尉公成全!”

因而五樓進言燕主道:“晉軍遠來,糧道不繼。若設伏大峴,守關隘穀口,其必不敢仰攻大峴關!則我挑釁徐州,勾引晉軍北伐,圖一舉敗其雄師,挫其銳氣,使劉裕有桓溫枋頭之敗,今後不敢北望之規,難道落空哉?”

本來南燕主慕容超,並非不知東晉太尉劉裕正率雄師來襲,本以輔政之一右仆射張綱進言,欲急出兵守大峴山。然太師公孫五樓本身纔不堪軍旅,恐大將領兵赴大峴山禦敵,則軍國大事非其所長,諸輔政便將擺佈燕主,使其大權旁落。

劉該所遣人入都城建康,向晉廷陳述罷燕軍犯境,複向在朝引見於天竺求法十數年的高僧法顯。諸在朝中尚書左仆射孟昶頗信佛法,乃執弟子禮,親迎法顯入居瓦官寺,使主持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