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內戰內行桓溫勝 外臣入朝相王驚(丙)[第1頁/共5頁]
此數人既怪誕若斯,州人奉為風騷名流,覺得一州精華也。不久,郗鑒與桓彝皆以居喪去官,各歸籍裡,乃與阮孚、謝鯤、胡毋輔之、光逸諸人分離。
曆數年,阮孚自仕元帝為將之譙郡戴氏家主口中,得知桓彝在宣城,乃薦之元帝。元帝卻不知從何人丁中,得桓彝乃桓範先人傳聞,是以猶疑。阮孚曉之以理,道目前廷乃用人之際,桓彝乃北來流民帥有力者,正可用之以相保,“且桓彝在兗州,已絕望於宦途!陛下若任以太常九卿儒學之官,彼必感激涕零,覺得得朝廷承以為漢儒桓榮以後,實儒學世家,非罪家餘孽,既可安其心,亦可使之戴德戴德,為陛下奔走也!”元帝乃以桓彝為太常卿。
兗州彆駕陳留阮孚遙集,乃竹林名流阮鹹次子,與兄瞻俱有重名,父子三人俱名流,亦一時所無。南渡初王丞相常道:“常憶往昔,與阮千裡洛水遊,今不成得也!”千裡即阮瞻字,其為時人所重如此,以不及南渡已死,王導遂有此歎。阮孚聽聞彝語,乃與交遊,道:“仕進無益風騷!何妨長嘯當歌,醉酒當死?”
本來桓溫雖自稱後漢大儒桓榮以後,其父桓彝,亦暮年便馳名流之目,究竟祖上曆代官吏不盛,是以家世寒微,乃是豪門。王坦之則出身高門太原王氏,自魏征南大將軍王昶以來,昶子渾,晉武帝時仕至司徒,渾子濟即名流王武子,尚公主為駙馬都尉,卒贈驃騎將軍;渾弟淪雖早卒,亦仕晉文王為大將軍參軍,馳名流之目;昶少子湛,雖初有不慧名,後為侄兒濟所知,薦之武帝,乃仕為汝南太守,治績稱第一,武帝賜封藍田侯,亦馳名流之目;湛子承為東海內史,號海內第一名流,即坦之祖父也,故太原王氏,一門稱盛。坦之父述,襲父爵為藍田侯,向來賤視桓氏,覺得桓彝本兗州一吏,於永嘉喪亂之際率宗族鄉黨南渡,遂人緣際會,仕元帝為太常,乃是過分之授。
江家屬人來賓,俱各大驚失容,見此縞素少年如此凶悍,多人已然噤聲,不能言語,麵無人色。桓溫放倒江播少子,不待江家屬人與來賓再次驚撥出聲,他已揪著衣領提起江播次子使之跪倒,手起刀落,捅死了江播最後之子,遂揚長而去!
庾翼又以駙馬都尉馳名無實,當授桓溫以實職進言在朝。在朝便以桓溫為南琅琊太守,出守金城。不二年,以治績佳,桓溫複得庾翼保舉,擢為南徐州刺史、北中郎將,出鎮京口,統北府兵,遂有其“京口酒可飲,兵可用”名言傳世。
世無不通風之牆,王述此語,不久即傳入彝、溫父子耳中。桓彝初仕兗州為吏,便有此傳聞,桓氏自桓榮以來儒學傳家,哪堪罪家餘孽之猜忌語!隻以桓彝與桓範同籍裡,俱魏武故裡譙沛之人,是以有此流言流言。桓彝在北初聞此不實傳言,便當著同僚長歎曰:“傳言如此,吾平生宦途,恐止於兗州一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