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下[第1頁/共4頁]
我想了想道:“不錯,我本來覺得,皇上會嚴懲武英候的,誰知倒還肯留他百口的性命,也算仁慈了。如此一來,約莫我不會被趕出宮去了。”
芳馨為我放下枕頭,掖好被角,柔聲道:“女人本日辛苦了,放心睡吧,明日還要帶二殿下上學呢。”說罷便熄了燈,自拿著一盞燈台輕手重腳的走了出去。
皇後大失所望:“皇上這是何意?”
皇後於軍國之事一概不知,聽聞此言,有些錯愕,呐呐道:“臣妾的父親,竟犯如此重罪……”
我點頭道:“我並不曉得聖意如何。我此來恰是要向皇後孃娘諫言,當視景象,自行退位,效仿當年的班婕妤(注1),去濟慈宮奉侍太後。現在皇上還肯給皇後孃娘留麵子,景象倒比我當初所想還要好很多。”
1,班婕妤(約公元前48年-2年後),名不詳,樓煩(今山西朔城區)人,西漢女作家,漢成帝嬪妃。班氏為班況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漢成帝初年,班氏入**,受成帝的寵幸,冊封為婕妤。她不但貌美並且有德,一次,成帝想與她同輦出遊,她以“賢聖之君皆馳名臣在側,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不敢受命,為此獲得婆婆王政君的心疼。後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入宮後,逐步得寵,為了製止與趙氏姐妹爭鬥,主動請願去長信宮奉侍太後,最後孤傲而終。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今存作品僅《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亦稱團扇歌)》三篇,但先人也有思疑是偽作的。參考質料:《漢書?九十七下?戚傳第六十七下》。以上內容節選自《維基百科?班婕妤》。
皇後俄然抱住天子的小腿哭道:“臣妾不敢迷戀後位,皇上如何說,臣妾便如何做。隻是臣妾的父母年齡已高……”
天子冷冷的打斷皇後:“朕已經留了他們的性命,皇後還要怎地?”
我淺笑道:“姑姑請代我向皇後孃娘道彆。他日相見,不管娘娘是妃是嬪抑或隻是一個宮娥,在我心中都與昔日的皇後毫無彆離。”
我撇撇嘴道:“隨便胡說的,竟然說得一絲不錯。”
天子卻答非所問道:“皇後可知,朕為何親征麼?”不待皇後答覆,他接著說道:“自從過了年,就總有言官上書,彈劾你的父親武英候,說他在邊疆有很多犯警之事,導致南原守備鬆弛,燕賊橫行。朕親征,並非隻為擊敗燕寇,並且為了查明你父親的罪行。朕本來能夠調派軟差去,但為使你父親不至委曲,朕決意親身去一次北疆。現在朕已回朝一月不足,你父親也已科罪。再者,皇後雖是偶然,但冤殺皇子一事老是不錯的。是以二事,皇後當自行退位,不知皇後意下如何?”
我拉著惠仙的手慎重道:“姑姑,這恰是我要與你說的。本來我來見皇後就是為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