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老太爺教導[第1頁/共4頁]
六老太爺心中早有成算,便說:“你老祖宗便跟你們一起從常州到江州,再到都城便可。老夫與餘卿及張家那小子,先去湖州一趟,再轉道京中。我們也分兩撥走。”
“都會。”溫宥娘乾巴巴道。
是以,他們姐弟要想護送張氏棺木回京,再送回張氏祖地,終得二老同意。
六老爺點頭,與她闡發,“湖州高低湖兩地的莊子,大多為良田。雖交通比不過江州,但是其良田少為世家大族所占,故天下糧賦,湖州占其三。再者湖州乾旱水澇不過數十年一遇,其數年均產,非旱澇常見的江州可比。這類莊子,便是現在多少大族亦想買下來,留給子孫。”
說到底,亦是各自的運氣。
六老太爺隻悄悄點頭,溫宥娘能將他的話聽得明白,於女子而言便已不錯。她不知不過於無人教誨,非她之罪。
雖湖州也有傳出雙季稻,但是服從如何,並不曉得,然湖州實在太遠,也不好派人打理,還不如脫手了彆扭。
溫宥娘不曉得當年張府是如何買到這麼遠的莊子的,但以她的目光來看,在交通不甚便利的當代,購置財產要麼離長居之地近,要麼就要在祖地邊上。有些許閒錢,在交通便當措購置財產也行,但千萬不能看財產好而忽視交通及辦理方麵的要素。
阿誰莊子的地步雖非常之差,但是莊子卻不小,溫宥娘離京之後果籌議著要耐久在內裡居住,便求張老伯爺派人正端莊經的在莊子裡修建了一個四合院。
溫宥娘聽得六老太爺這番策畫,忙問:“老祖宗去湖州是籌算會友?”
“孃舅,不是我想得太多。實在是餘卿跟昀良都太小了些,哪能單身出門。老祖宗年紀也不小了,雖身子看著也冇事。可萬事就怕個萬一。要在途中有個甚麼閃失,又該如何辦?”溫宥娘跟張家四爺抱怨。
六老太爺聞言便問:“那兩處莊子,地步如何?”
六老太爺傳聞那兩個小廝會趕車,臉上暴露了對勁的神采。
畢竟他們姐弟的‘父母’已是六老太爺與六太夫人。
“更何況,餘卿要退隱,天然須得先知天下局勢。各處莊子田產,便是越多越好,也好互通動靜。方不耳目閉塞。”
那聲乖女兒啊,叫得溫宥娘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但是六老太爺一說完便走了,隻留下她頓腳,隨後隻得將此事說於張家四爺聽。
住莊子還是在都城中住在彆處,於六老太爺而言,也並無辨彆。相反莊子上的平靜,反倒讓他更喜好一些。
溫宥娘見六老太爺這般說,忙道:“請老祖宗見教。”
六老太爺走到門前,又留下了一句,“乖女兒啊,你不能護著弟弟一輩子,便趁早讓他見地這世道的艱钜。”
“既然好,又為何要賣掉。”六老太爺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