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嘉魚[第2頁/共3頁]
甜甜方纔搖了點頭,就聞聲門簾被呼啦一聲撩起了,端哥兒興沖沖地提著一個有他身材一半大的食盒出去,道:“有好吃的!”
“南山有台,北山有萊。樂隻君子,邦家之基。樂隻君子,萬壽無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隻君子,邦家之光。樂隻君子,萬壽無疆。
以是並不是有德行的君子,成為邦家之光,而是祝賀你們這些能為民之父母、能為邦家之基的官員,有點德行罷了。
見端哥兒點頭,張昭華道:“《魚麗》、《嘉魚》隻頌了一遍,《南山有台》卻頌了三遍,特彆是前麵‘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民之父母’三句,更是被幾次吟詠,你曉得是為甚麼嗎?”
張昭華嚇了一跳,還覺得這娃娃憋過氣了,正要把她拎出來,就見甜甜張大嘴巴打了一個大大的哈欠,隨即也展開了眼睛。
端哥兒想了想,點頭道:“彷彿是,之前我爹說已經請了教坊的樂戶,但是阿爺說辭了,他要文廟的樂工過來。”
說著她轉過來,道:“糧長是不是在安排樂工唱曲這事上,費了很多心機?”
張昭華才曉得有的人家真的是拿毛豆當主糧吃的,這東西在這個期間的學名叫“菽”,菽麥飯就是貧民最長吃的東西,不過是毛豆碎麥粒和水煮出來的東西,而“菽水藜藿”這個詞就是粗茶淡飯的代稱。
張昭華翻開食盒一看,竟然是芹菜雪耳、煮毛豆和蒜泥白肉卷,中間另有兩個明白饅頭,但是烏黑的饅頭上印著一圈明晃晃地油印子,在暗中的屋裡都看得清清楚楚地。
聽著這堂上歌、瑟,堂下笙、磬一齊吹奏的《詩經》中的名篇,張昭華也跟著哼唱了一番,端哥兒見她聽得出神,湊過來問道:“之前冇有聽過嗎?”
“在家裡的時候吃慣了,”甜甜搖點頭道:“煮著吃、蒸著吃、炒著吃,和水做成豆飯吃,現現在聞到這個味道就難受。”
等張昭華進了西屋裡,這屋裡空間不大,但是卻暖烘烘的,應當是灶下一向在生火的啟事,炕上厚厚的棉被裡裹著一個小人兒,被角那邊壓著一個秤砣。
“惟‘德音不已’,故為‘邦家之光’也。惟‘德音是茂’,故為‘邦家之基’也,”張昭華道:“隻要有德行的君子,纔是國度的柱石和根底。而最後一句‘保艾而後’,所謂保我子孫百姓,不止於民致富,不止於民之父母也。也就是但願州縣官吏不但是於民致富,不止當百姓的父母,更要重視德行的教養。”
“不是花姐姐,是華姐姐。”張昭華無法地又改正了一遍,道:“傳聞你抱病了,我來看你――你生的是甚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