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定罪[第1頁/共4頁]
有了春華這份供詞後,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這才請護國公一家子上堂詢問。
不過六七日,大理寺與刑部便將各種證據上奏。雖無實證好說護國公李源與此事有涉,可也冇證傳聞李源與此事無涉。且看過檀卷證物的,十有□□心上都疑著此事是李源在背後授意。若真是小唐氏自作主張,宸妃當然恃寵生嬌,可到底罪過不著。如果隻為皇後不忿,隻咒死宸妃也就完了,如何要咒乾元帝呢?
這些事在刑部與大理寺的手腕下,張氏與年近耳順的鄭員外都真相招認,簽書畫押。而張氏前後暗害兩任丈夫,可謂是個毒婦□□,如許心如蛇蠍的毒婦,如何肯為人祈福祝禱?下咒兒害人倒是她的氣勢,且畫符的筆跡,人偶的針腳都與張氏不異,張氏不認也是無用。至於哪個拉攏的張氏往菩提寺去,張氏隻模糊記得那婦人樣貌淺顯,因行的鬼祟事,多數人不會奉告張氏她姓甚名誰,這婦人也是一樣也冇甚出奇。是以這婦人許真是拉攏張氏拆台的;許真是誘張氏疇昔好使小唐氏被騙,現在又如何說得明白,查得下去,隻好置諸一旁。
張氏的親生父母生養了很多後代,一個個都賣了。張氏是在五歲上二兩銀子賣與的客家。張氏在與客大郎圓房前就與鄭員外勾搭成奸,與客大郎圓房後還是不收斂,叫客大郎撞破。不想客大郎用此欺詐了鄭員外兩回,鄭員外不肯受客大郎威脅,又迷戀張氏年青柔滑,便用兩劑藥將客大郎毒死,而後拿銀子堵上了客大郎寡母的嘴兒。
李源與唐氏在一旁越聽越是心冷,便是那張氏是用心在小唐氏窗下說那些話兒,隻小唐氏這番說辭,已好證明她是早成心此意,不然不能使春華阿誰賤婢跟下檢察張氏在那邊落腳。現在隻好下落在張氏身上,看她是受何人調撥,用心到小唐氏跟前說那些大逆不道的事,誘使小唐氏被騙。
八議製源自《周禮以八辟麗八法》,魏《新律》始創、兩晉因循、由漢而立,舉凡:親、故、賢、能、功、貴、勤、賓八類人“大罪必議、小罪必赦”,凡“流”以下刑皆罪減一等,唯犯“十惡”不在此法,以巫蠱謾罵聖上與宸妃,恰是十惡中的“大逆、“不道”。是以羅士信出口一點也不容情。李源叫羅士信這幾句話說得滿臉赤紅,轉頭盯了羅士信一眼,到底閉了口。
大理寺卿姓個羅,雙名流信,名姓與唐初虎將羅士信一字不差。那羅士信悍勇非常,隻少些策畫,厥後中了劉黑闥奸計一命嗚呼。這位羅士信,看著樣貌也甚粗暴,可說是豹頭環目,心機卻周到,不然也做不到大理寺卿這個位置上。
(下接作者有話說)
不過是乾元帝還未曾立太子太子,宮中又無有太後,天然以皇後為尊。皇後雖叫乾元帝收了冊寶,可未下廢後名字,在玉碟上,李媛還是是乾元帝的皇後。宮中如果冇了乾元帝,立誰為太子,李媛便說得上話。不管李媛指定哪個,她即有嫡母之份,又有擁立之功,新帝還能不尊奉她為皇太後?且乾元帝的皇宗子也不敷十七,頂小的皇五子將將四歲哩,何況護國公還在外頭,也能說得上個主少國疑,到時他們李家手握權益,隻怕乾坤倒懸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