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定罪[第2頁/共4頁]
張氏叫婆婆賣與鄭員外後,也做了回奶奶太太,不久便叫譚氏賣與呂屠夫。呂屠夫為人暴戾,張氏捱打不過又去苦求了鄭員外,這纔有呂屠夫酒醉淹死一事。
李源與唐氏在一旁越聽越是心冷,便是那張氏是用心在小唐氏窗下說那些話兒,隻小唐氏這番說辭,已好證明她是早成心此意,不然不能使春華阿誰賤婢跟下檢察張氏在那邊落腳。現在隻好下落在張氏身上,看她是受何人調撥,用心到小唐氏跟前說那些大逆不道的事,誘使小唐氏被騙。
又說羅士信與柳尚書兩個看著乾元帝這些行動,便知乾元帝要藉著這一回釘死李源。隻李源這個護國公也是傳承百年不足,從“八議”論定他罪名還要朝廷公議,再交乾元帝訊斷。未為免物議,總要證據確實,張氏這節上,必然要交代清楚,便是李源不說,他們也要查上一查。至於李源能不能脫身,隻都雅天意了。
李源便道:“二位大人便是問老結案子的,合該曉得這等大案總要證據確實。便是家下人不肖,可那張氏是何來路,如何到的菩提寺,哪個教了她邪法,兩位大人就不問了嗎?”
到底李源老辣,曉得這回多數是小唐氏叫人哄了,不然她做閨女時當然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嫁至他護國公隻要更門禁森嚴的,莫說是隨便出門,便是這等傳言都進不了門,若不是有人用心在她麵前提及,她又是打那裡曉得?且李源老是不信小唐氏能叫張氏謾罵乾元帝,一來巫蠱事為曆代嚴禁,她也是受過教養的閨秀,不能不曉得;二來,那女命八字又是從何而來?是以又逼問小唐氏道:“你哭甚?一家子都要叫你害死,你哭甚?是哪個將張氏引到你麵前的?”
乾元帝明旨令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查問巫蠱一案,先問的是小唐氏的丫頭春華。因護國公李源一家子尚未科罪,是以爵位還在,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便是審他們也得客客氣氣地。可春華不過是個丫頭,是以拖上堂時不等問話,先打上十棍,又抽了兩拶子,春華做得小唐氏親信侍女,常日可說是養尊處優,普通地十指不沾陽春水,那受得住如許的大刑,早是知無不言言無不儘。隻在誰想著往張氏那去時,春華都推在了小唐氏身上,又哭著辯論:“奴婢是宛西候家的家生丫頭,一身一體都是主家的。大女人要奴婢做甚麼,奴婢哪敢不從呢。”
八議製源自《周禮以八辟麗八法》,魏《新律》始創、兩晉因循、由漢而立,舉凡:親、故、賢、能、功、貴、勤、賓八類人“大罪必議、小罪必赦”,凡“流”以下刑皆罪減一等,唯犯“十惡”不在此法,以巫蠱謾罵聖上與宸妃,恰是十惡中的“大逆、“不道”。是以羅士信出口一點也不容情。李源叫羅士信這幾句話說得滿臉赤紅,轉頭盯了羅士信一眼,到底閉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