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第1頁/共4頁]
“袁紹敗於官渡,軍尚未還,袁術在青州突然起兵,自領車騎將軍,稱袁譚謀刺其父,袁紹已死,故擁立袁紹三子袁尚為主。”李睦見人都到齊了,省去客氣,直接開門見山將周瑜帶返來的最驚人的動靜砸了出來。
以曹操多疑的脾氣,定會擔憂他們這是假道伐虢之計,要趁機蠶食長江以北的地界,多數不會接管江東此議。但曹操若非趁勝勢一口氣將袁氏剿除,其麾下英豪義士無數,將來則必成又一個尾大不掉的隱患。而以他現在的氣力,即使官渡得勝,袁軍大亂,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要全麵吞下袁氏,必將一時半會兒地得空南顧,那也就是默許了江東軍趁此機會,獨謀荊州劉表。
阿誰刺客被他陰差陽錯在郡府門口扣下來時也不是乖乖束手就擒,技藝當然不錯,但他卻能夠必定,周瑜就算是喝醉了都能把人拿下來。
周瑜和李睦的相爭,天下皆知。但他卻更清楚周瑜本來對他曾有投劉備之心不滿,雖未曾慢待,卻將他的馬隊都調於高順統領。可自李睦鄙人邳將守城的兵權全權拜托給他以後,周瑜對他的態度便全然分歧了。上一回奇襲壽春,這一次兵至鄴城,皆是潑天之功,不但都以他為前鋒,更是將馬隊的統領權再次交回到他手裡,乃至還由他從江東軍中挑出精銳,彌補於騎軍裡,全歸由他自行練習。
甘寧是水上出身,對這數十艘大船早就心動不已,隻是近一年來江夏與荊州主力對峙,固然大小摩擦不竭,但始終冇有大範圍開戰的軍令下來,故而這千石大船毫無用武之地。
官渡之戰,荊州降曹,曹兵南下,赤壁大火,這一係列的事件就彷彿一個勢不成擋的龐大輪軸,李睦的一個個小行動在它麵前底子不值一提。而正因為如此,她才得以提早為這場傳播千古的戰役做好最充沛的籌辦。
但是這份軍報一到,他立即放下算了一半的各地稅糧。
甘寧與周瑜,呂蒙都是舊瞭解,和程普雖有些齟齬,卻也並冇有甚麼大牴觸,與張遼雖不瞭解,但看他與呂蒙相談甚歡,也客客氣氣拱手為禮。隻看到堂中另有徐庶,不覺微微一愣,朝李睦看了一眼。
一言戰事,堂中武將居多,立即摩拳擦掌,甘寧緩慢地拿出輿圖,鋪展開來,與周瑜參議起水寨的位置,以及出兵的線路,而呂蒙也湊過來一同看陸軍馬隊該往走哪一條路與水軍同業,轉而又因誰打前鋒,和老將程普爭起來,本來身上才現出來的沉穩之態一掃而空。
江東的文臣武將,非論派係,對於戰事的態度一貫都是文臣主和,療攝生息,武將請戰,開疆辟土,壁壘清楚。
這個期間的動靜通報實在太慢,若非周瑜在鄴城外截獲了袁尚與袁術互通的手劄,當機立斷當即日夜不息地快馬趕返來,比及袁軍內鬨的動靜傳到江夏,怕起碼要等開春以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