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第3頁/共4頁]
曹軍與江東確切是一北一南以長江為隔,但與袁紹而論,倒是曹操在南而袁紹在北。在坐諸人,除徐庶以外,都是深諳疆場佈陣拚殺的統兵將領,都曉得超出曹操與袁紹交兵從地理位置上而言底子就不成行,如許的地理位置,助曹平袁,就意味著他們的兵馬要從曹操的要地穿過,與曹軍合兵共擊袁紹。
江東的文臣武將,非論派係,對於戰事的態度一貫都是文臣主和,療攝生息,武將請戰,開疆辟土,壁壘清楚。
李睦碰到刺客的動靜傳出去後,呂蒙更加百思難明。若說當時李睦在房中遇刺,但他明顯就看到周瑜從李睦的房裡走出來,刺客又是如何逃脫的?
官渡之戰,荊州降曹,曹兵南下,赤壁大火,這一係列的事件就彷彿一個勢不成擋的龐大輪軸,李睦的一個個小行動在它麵前底子不值一提。而正因為如此,她才得以提早為這場傳播千古的戰役做好最充沛的籌辦。
徐庶微微一笑,回身又向甘寧抱拳:“劉表看似是荊州之主,實在蔡氏掌兵,蒯氏掌政,若動兵戈,此兩家便能順勢掌控全部荊州的兵力財力,無兵無糧,劉表破鈔十多年攙扶龐黃兩家才攬在手中的權勢將一朝被架空。現在劉玄德入荊州,實在便是給了劉表一個機遇製衡蔡蒯兩家。要荊州生變,隻需烏程侯為帥,將軍擺設水軍於夏口,劉表必會以關羽與蔡瑁同領水軍前來抵擋,文遠將軍領馬隊出華容,令劉表征張飛,趙雲為將,水陸共進,獨留劉備於襄陽,與其子劉琦一同雖蒯越掌軍糧事件,既是管束在外諸將,又能藉著戰事減弱蔡蒯兩家在軍中的影響力。而劉備獨留襄陽,打仗軍糧政事,又豈會生不出亂來?”
當天早晨,李睦將甘寧召到郡府,停止了自她到江夏後的頭一回議事。
若論計謀,她遠不及周瑜,徐庶,論軍前戰術,則更不消與甘寧,呂蒙,張遼比擬,但起碼顛末一千八百多年的沉澱,史乘青筆,眾說紛繁,她目光的長遠,對此後天下格式的判定,卻非這個期間的人所能及。
甘寧是水上出身,對這數十艘大船早就心動不已,隻是近一年來江夏與荊州主力對峙,固然大小摩擦不竭,但始終冇有大範圍開戰的軍令下來,故而這千石大船毫無用武之地。
李睦長長舒出一口氣,漸漸起家,從拍桌子瞪眼擼袖子的武將式會商裡退了出來,由得他們去爭。
是先行練習兵馬,囤積糧草,待曹操平袁以後下荊州再同汗青上一樣迎戰赤壁,還是趁曹操得空南顧,主動出兵荊州?
貳心機精密,模糊猜出了這兩人之間的“反麵”是如何一回事。而現在,就在李睦向徐庶一抬手,一句“元直先生覺得如何?”還冇開口,周瑜的目光就極有默契地跟著她的語聲落到了徐庶身上。張遼看得清清楚楚,內心更是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