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周郎周郎(三國) - 第一百一十三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第3頁/共4頁]

正在想要如何複書勸黃月英放心,就看到已過半百之年的張昭吃緊朝她走了過來。

這是李睦之前和周瑜提過的半數人力而得兩倍鹽產的實驗鹽場。

李睦想的當然不是這些貢品,說實話,她底子就冇想到另有貢品這回事,她隻是風俗性地事事留後路。

周瑜眉梢輕揚,表示兵士在火線當場歇息,本身調轉馬頭,就迎了上去。

這下,閒事說完,閒話也說了兩句,李睦一扯韁繩,終究還是一句冇提青釭劍,就打馬回營。

徐州東麵對海,外洋有島,此中另有與遼東四郡毗鄰的三韓小國,作為大漢藩屬,若非中原戰亂,也是年年朝貢,以托庇護。

周瑜皺眉:“你倉促追來,就為此事?”

如果孫紹能看到常日裡老是鬆散斂容,沉穩得彷彿走路衣袖袍角都不抖一下的張子布還能暴露這類神采,定要驚奇地合不攏嘴。

李睦想出來的用太公六韜暗碼一樣一卷一橫,一字一豎的表述,萬一傳信兵途中遇襲,軍報落到旁人手裡,或許還能有才乾之士看出此中端倪。而換做用周瑜手書作為對比,這“軍報”裡的內容,除了他們兩人以外,底子就不成能有第三人能看懂了。

冇想到本身一不謹慎就開啟了這個期間軍用暗碼的篇章,李睦不由感覺好笑,但是,轉念想到此次她抬營北上的決定倉猝,也來不及跟周瑜籌議,又不由感慨這個期間的通訊效力實在太低。

李睦這麼一提,周瑜順勢想了想,也感覺確切可行。隻不過他現在統領的水軍戰船固然要比曹操袁紹等長年在北地交戰的軍隊精銳很多,但江河行舟到底吃水較淺,風波也與海上全不能比,若要真正出海,還真要細心考慮一番纔好。

射程的演算法說來算是軍中奧妙,但李睦內心卻清楚得很。射程越遠,所需求的弦張力也越大,對於弩身的接受力要求也越高。當日她射出四百步射程,饒是守城弩堅毅沉重,卻也隻經得起一箭就散了架,即便黃月英能打造出體型更大的弩車來,呼應的,所用的箭也要更要長。且不提重量的題目,單是在空中掠過期遭到的阻力,以及長箭飛翔時的均衡度,若無後代的科技手腕,要節製住這些,談何輕易?

李睦將手劄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黃月英的手劄一貫是平直易懂,表述清楚,再加上一筆字寫得秀致清雅,非常賞心好看。

這省下來的人力物力,該能多做多少事啊!

這最後的一句前後不著,就連李睦這等不通文理的人也看出高聳來,再看前文,說的是龐林之兄,卻又不提其人之名,恰好將個全不相乾的龐林點了出來。

“你水軍當中有冇有人能出海的?”曉得他行軍趕時候,李睦一勒住馬就直奔主題,“我想留一支人馬從徐州往東出海,駐於比來的島嶼上,人數不消多,但要精於水戰,體質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