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第2頁/共4頁]
這個期間的人,骨子裡以身處中原之地為傲,論及出海,頭一個反應就是未野蠻的蠻夷之邦,不成去亦不成達的荒蠻之處。再加上造船技術的不完整,陸戰水戰,還向來冇人想到過另有海戰一途。就連之前送貢的三韓大船,也隻是製作得體型龐大,船底加固抗擊風波罷了,用來運送貢品,十艘裡能有兩三艘順利到達已是不易,更彆提出戰了。
李睦模糊猜到這要與黃氏聯婚的龐氏人選多數就是這個龐林。但黃月英是諸葛亮之妻,李睦策畫了一下,這個烽火滿地,豪傑輩出的光陰裡,有跺一頓腳就能跺出地動來的曹操袁紹,也有一屁股就能坐成定海神針的劉表,她這雙胡蝶的翅膀固然還能扇兩下,但還遠冇有竄改天下大局的力道——起碼現在冇有。那黃氏與琅琊諸葛的聯婚,遠在荊州,天然也不會被她影響到。
或者,也能夠同甘寧參議一番。他既號稱錦帆賊,就不曉得這麵錦帆能不能也飛揚到海麵上去。
而現在,天下大亂,紛爭四起,漢帝失威,天然也就冇人再想起這些屬國,更冇人究查這些貢品都被占有遼東的公孫度十足吞了下去。
射程的演算法說來算是軍中奧妙,但李睦內心卻清楚得很。射程越遠,所需求的弦張力也越大,對於弩身的接受力要求也越高。當日她射出四百步射程,饒是守城弩堅毅沉重,卻也隻經得起一箭就散了架,即便黃月英能打造出體型更大的弩車來,呼應的,所用的箭也要更要長。且不提重量的題目,單是在空中掠過期遭到的阻力,以及長箭飛翔時的均衡度,若無後代的科技手腕,要節製住這些,談何輕易?
李睦頂著火辣辣的日頭,一身短打,頭戴竹笠,還是被從竹條縫裡漏下來的陽光照得睜不開眼,臉上火燙一片。
當然,這一層張昭也清楚,以是他纔會如此鎮靜。
將李睦送回軍中,與太史慈和高順一同先從淮陰往南撤兵,周瑜則籌辦再來回一趟壽春。但是才分開虎帳,就聽到身後馬蹄聲響,倒是李睦從後追了上來。
但是最末端一句,倒是她族中欲與荊州龐氏聯婚。
“喏。”聽她說得當真,周瑜忍著笑朝她躬身拱手,一本端莊如同軍前領命。
更何況,一箭四百步,本就是威懾力多過實際殺傷力,射獲得四百步以外的中軍大帳,卻射不準軍中的將士。說到底,就是個唬人的技術。
而李睦提出的曬鹽法,實在她本來也隻在宿世旅遊時走過幾個聞名鹽田,倉促看過一眼罷了。歸根結底,還是數百年來流行於江南之地的“鹽稅鹽引”一詞給她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冇吃過豬肉,也算是聽到過豬哼哼了。至於詳細操縱,提及來,倒還是那些被她拉著在太陽底下一遍遍嘗試的鹽民想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