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 第十二章 棋盤

第十二章 棋盤[第1頁/共4頁]

“隻是甚麼?”

此時,擺在袁世凱麵前的又是一個挑選:疆場還是宦海?挑選交戰疆場,意味著縱馬邊陲,殺敵建功,看似傷害,卻還算純真;挑選投機宦海,就必須穿針引線,精美佈局,固然安然,卻步步殺機。

袁世凱此時正想多體味一些資訊,是以頓時說道:“無妨,有多少就說多少!”

在來信的最後,徐世昌還表白了能夠向翁同龢保舉袁世凱的設法,但願獲得他的答覆。

若文增瑞報的是安然,那麼徐世昌傳來的動靜則是欣喜!在袁世凱的援助之下,徐世昌在大考中以探花落第,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汗青上,徐世昌乃光緒十二年進士,不過這裡袁世凱對他的幫助提早了四年,是以書中將徐世昌高中時候提早。)徐世昌出身苦寒,他“純真”的背景、良好的成績引發了朝中很多大臣的正視,此中對他最為喜愛的莫過於新入軍機處的翁同龢(音同和)。翁同龢乃江蘇常熟人,大學士翁心存之子。鹹豐六年,二十七歲的翁同龢以徐世昌一樣的成績入翰林院任職。同治四年,翁同龢代替父業,持續成為同治、光緒兩個天子的教員。光緒八年,應慈禧的意旨入軍機處。翁同龢以文入仕,其家屬曆代都是傑出文人,是以對於徐世昌這類“品學兼優”才子的好感可想而知。

若說徐世昌把棋盤上的“車”“馬”“炮”位置都給袁世凱標了出來,那麼劉達易的動靜無疑奉告袁世凱,那老帥身邊的相、士都喜好甚麼、偏疼甚麼。固然這些棋子位置不清楚,但是隻要看這些皇親國戚與朝中官員哪個走得進,其政治觀點不是一目瞭然嗎?並且更可貴的是,袁世凱彷彿在一小我名上找到了入局的門路。

緒八年,對於大清的百姓而言,這是可貴的一個承平有戰亂、冇有重賦,連老天都幫手,冇有大的天災。而這一年,對於袁世凱來講是歉收的一年,固然比較他的誌向而言,這點收成還遠遠不敷,但是已經為他阿誰目標邁出了堅固的一步。現在朝鮮的戰事已經安定,也就是說建功的機遇根基已經結束,在光緒九年到來的時候,袁世凱又把目光投向了在大清國土彆的一端的越南。

擇了投機宦海。

挑選投機宦海,袁世凱麵前有兩大困難,第一便是如何入局。固然有李鴻章的乾係,但是他是在慶字營遠征軍中申明雀起,現在還在軍中任職,中堂大人如何能頭讓他返國?而吳長慶又怎會等閒放人?袁世凱在朝鮮固然職位不低,不過在海內,中堂大人帳下他如許的五品官員多如牛毛,即便將他調了歸去能委甚麼職務?

第二個困難便是站隊。宦海當中的凶惡峻遠弘遠於疆場,因為為官之初有個關頭的技能——站隊。挑選對了“主義”或者“理念”,那麼一旦對峙這個“主義”、“理念”的一方得勝,你必定步步高昇。相反,如果你站錯了隊,雖不會萬劫不複,但你的宦途,估計也難有出頭之日。現在已經有了翁同龢的乾係,先不說翁同龢會不會采取他這個李中堂的“幕客”,即便袁世凱不顧獲咎李鴻章而投奔主戰派,彷彿這也是一條死路。這場戰役以後,不但疆場上的功臣們冇有獲得好處,那些主戰派了局彷彿也不如何好。為了裝點敗績,多量官吏被撤換,主和的慈禧戰後也對本來的主戰派停止了猖獗的打壓,朝中數個主戰的權臣被放逐、撤職,直到甲午戰役才又為朝廷重新召回。袁世凱可不想有此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