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 第十二章 棋盤

第十二章 棋盤[第2頁/共4頁]

第二個困難便是站隊。宦海當中的凶惡峻遠弘遠於疆場,因為為官之初有個關頭的技能——站隊。挑選對了“主義”或者“理念”,那麼一旦對峙這個“主義”、“理念”的一方得勝,你必定步步高昇。相反,如果你站錯了隊,雖不會萬劫不複,但你的宦途,估計也難有出頭之日。現在已經有了翁同龢的乾係,先不說翁同龢會不會采取他這個李中堂的“幕客”,即便袁世凱不顧獲咎李鴻章而投奔主戰派,彷彿這也是一條死路。這場戰役以後,不但疆場上的功臣們冇有獲得好處,那些主戰派了局彷彿也不如何好。為了裝點敗績,多量官吏被撤換,主和的慈禧戰後也對本來的主戰派停止了猖獗的打壓,朝中數個主戰的權臣被放逐、撤職,直到甲午戰役才又為朝廷重新召回。袁世凱可不想有此了局!

若文增瑞報的是安然,那麼徐世昌傳來的動靜則是欣喜!在袁世凱的援助之下,徐世昌在大考中以探花落第,循例授六品翰林院修撰。(汗青上,徐世昌乃光緒十二年進士,不過這裡袁世凱對他的幫助提早了四年,是以書中將徐世昌高中時候提早。)徐世昌出身苦寒,他“純真”的背景、良好的成績引發了朝中很多大臣的正視,此中對他最為喜愛的莫過於新入軍機處的翁同龢(音同和)。翁同龢乃江蘇常熟人,大學士翁心存之子。鹹豐六年,二十七歲的翁同龢以徐世昌一樣的成績入翰林院任職。同治四年,翁同龢代替父業,持續成為同治、光緒兩個天子的教員。光緒八年,應慈禧的意旨入軍機處。翁同龢以文入仕,其家屬曆代都是傑出文人,是以對於徐世昌這類“品學兼優”才子的好感可想而知。

劉仲及有些支吾道:“隻是達易進宮不久,職位寒微,以是環境體味得比較粗淺……”

劉仲及是光緒九年三月尾來到朝鮮的,跟他一起來的另有文增瑞、徐世昌的兩封函件。文增瑞的信中首要彙報了助學會的展開環境。這一年,項城、陳州兩地有九名學子在助學會的幫忙下通過鄉試,並且有三人在才學和忠心方麵達到要求,能夠供應給他們插手光緒十二年大考的幫助。文增瑞還籌算在上海、南京等地創辦助學會的分支,但願吸納更多的貧困學子。

戰役帶來的,就是升遷與建功的機遇!徐世昌的來信,彷彿在袁世凱麵前揭示了兩張龐大的棋盤,一張是佈局於山川河道之上的疆場,一張是佈局於宮廷表裡的宦海。有道是人生如棋,以袁世凱目前的身份和職位,不管在哪個棋盤之上都不過是一個馬前卒,還做不來擺佈棋局的那小我。不太小卒有小卒的儲存之道,隻要參與棋局,信賴小卒也能夠“過河為車”,以是袁世凱這顆小卒決定挑選一個棋局,但願在棋局中能夠度過那條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