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福和黑旗軍[第1頁/共3頁]
9月11日,日軍聲援台灣的第二師團達到台北,在水兵共同下,大肆南犯。10月9日攻陷嘉義。10日和11日,日軍在布袋嘴和枋寮登岸,分兵進逼台南。15日,日艦打擊台南東南的打狗港。劉永福派其子劉成良率軍抗擊。守軍饑甚饋散,劉成良退守台南。這時,劉永福曾寫信給樺山資紀,“建議停戰”,“但願和議”。但被回絕。
劉永福(1837―1917),字淵亭,本名義,廣西上思人。雇工出身,原為廣西六合會魁首,1865年叛逆失利,受清當局彈壓,率300人出鎮南關(今友情關),在中越邊疆保勝一帶,斥地山林,聚眾耕牧,號“黑旗軍”。劉永福“膽氣過人,重信愛士,故所部皆死力之”。劉永福率黑旗軍駐越南二十餘年,與越南群眾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中法戰役時,幫忙越南當局抗擊法國侵犯軍,“一戰而法法駙馬安鄴授首,再戰而李威呂分屍,三戰而法全軍焚滅”。因勝利抗擊法國的侵犯而名聞中外。
日軍占據台北後,隨即南下入侵新竹。劉永福令副將楊紫雲統領新楚軍會同台灣生員吳湯興、薑紹祖、徐驤等帶領的台灣義民軍與日軍相持月餘,大小二十餘戰,毀滅大量日軍。8月初,黑旗軍結合徐驤等義民軍會攻新竹,連獲大捷。8月23日,日軍大肆反攻失利,吳彭年率黑旗軍窮追不捨。劉永福聞訊,急電各營:“勝不成恃,恐防倭人由僻徑渡大甲溪”。並急令忠滿等率數營星馳赴援漳化。果不出劉永福所料,忠滿還未到彰化,大甲溪已失。吳彭年率軍退守彰化城北八卦山。28日,日軍大肆攻山,吳彭年、吳湯興陣亡。黑旗軍精銳七星隊300餘人奮戰捐軀。八卦山、彰化失守。繼之,雲林、苗栗亦陷。日軍進逼嘉義。在此危急關頭,劉永福“親赴嘉義前敵諸營,指授兵機”。又令部將王得標守嘉義城,令部將楊泗洪節製前敵黑旗軍各營及各地義兵構造打擊。各路義兵密切共同,連獲大捷,接踵光複雲林、苗栗,進至彰化,軍威複振。但此時,台灣抗戰各軍餉械均已告謦,劉永福派人回本地籌餉,僅敷前營炊事,厥後連炊事也發不出。劉永福悲歎“本地諸公誤我,我誤台民!”
1894年7月,甲午戰役發作。因台灣地理位置首要,清當局命劉永福赴台,幫同台灣巡撫邵友濂辦理防務。8月,劉永福率兩營黑旗軍赴台北,後又奉令移駐台南,將所部增至八營,仍稱黑旗軍。
對劉永福的批評
“劉永福“這些人的英勇氣勢實在是太奇異了!”――法國孤拔大將
中法戰役後,清當局在法國的壓力下,於1885年4月到6月,連頒九道上諭,以“賜給依博德恩巴圖魯名號,並賜給三代一品封典”為釣餌,誘逼劉永福返國。10月,劉永福率3000黑旗軍入關返國,清當局命令將黑旗軍淘汰大半,隻留1200人。1886年4月,任劉永福為南澳鎮總兵。而後,黑旗兵又被積年裁撤,最後隻剩3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