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兵變[第1頁/共1頁]
1873年,李熙親政以後,權力為閔氏把握,這個野心勃勃的女人開端了一係列鼎新,由仇日變結婚日,禮聘日本軍官練習“彆枝軍”,以代替李昰應把握的“親虎帳”。在鼎新軍隊的過程中,多量親虎帳的兵士被裁汰,留下來的兵士又常常領不到軍餉,衝突日積月累,終究變成了一場兵變。駐紮在朝鮮都城的五千兵士因軍餉拖欠太久,多次向當局哀告發餉,當局迫於壓力發了一個月的軍餉,可發下的糧食內裡竟然摻雜了沙石,氣憤的兵士再也忍不住了,一鬨而起,殺死了日本軍官。大院君李昰應乘機煽動,光緒八年七月初,兵士包抄了王宮,欲殺閔氏。閔氏見勢不妙,從速換了套衣服倉促出逃,帶著幼小的兒子跑到族人閔應植家中出亡。遭受兵變後的王妃閔氏向清當局求援。當時李鴻章回籍丁憂,代理北洋的是張樹聲,經叨教清朝廷後,派慶軍入朝鮮援助國王李熙和王妃閔氏。
李昰應有個內侄女叫閔慈英,斑斕非常,且又知書達禮,在高牆深鎖的王宮後院裡,這一朵鮮豔的花分外惹人諦視,因而被李昰應收為兒媳婦,成為王妃。
朝鮮的這場兵變,無疑也是一場宮廷爭權導致的成果。1864年朝鮮先王哲宗歸天,哲宗無子,立十二歲的李熙為王,其生父大院君李昰應監國攝政。李昰應是個保守派人物,對統統竄改都看不紮眼,對日本維新尤其不滿,僅僅因為日本大使在拜見他時穿了一套洋裝,就命令斷絕朝日兩國互市,韓人與日人來往者正法。日人覺得受辱,遂有“征韓論”。
誰曉得事與願違,閔氏成為王妃後,並不是遵循預定的治國方略行事,攝政王的批示棒不靈了,這讓李昰應大為光火。事情還在進一步生長,這個王妃閔氏,上帝在賜賚她標緻表麵的同時,也賜賚了她聰明和才調,她操縱太後趙氏討厭大院君專擅的心機,鼓動閔奎鎬、趙寧夏以及李昰應的宗子載冕等人,逼迫李昰應讓開位置,讓國王李煕親政——李熙脾氣軟弱,閔氏是鐵腕女人,實際上是閔氏本身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