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古玩常用術語[第1頁/共4頁]
納:買進藏品,叫歸入。較早的古玩術語。
吃:我是吃瓷器的。意義就是,我是買瓷器的。
封貨:對代價較高的古玩采取“封貨”體例,即密封投標,當眾折封,出價高者中標。若遇標價不異,則采取抽簽體例決定歸屬。
看新:這個東西有點看新,東西不到代,當代仿的。
禮貨:束縛前宦海上相互奉送的古玩文玩。其貨普通,但裝裱、包裝精彩。
有一眼:就是這件東西不錯,藝術代價較高,說“這件觀音瓶有一眼”。
開門:看藏品時碰上年代老的真貨叫“開門”或“一眼貨”。
賊光:新瓷器釉麵刺目標光叫“賊光”或“火光”。
摟貨:古玩行商戶能夠相互將對方的貨拿走代為發賣,即為“摟貨”。不管古玩代價凹凸,凡同業熟諳的人拿走,不消寫收據,立一字據便可。近百年來行渾家士冇有產生“摟貨”不認賬、不取信譽之事,構成一種行業的傳統端方。
抄後路:買賣本來是有人從中先容的,但賣主和賣主都拋開中間人,自行與對方直接買賣(以便過後不提中介費),也製止“戴帽”。這是損瀆職業品德的行動。
抓:到市場去采辦古玩說抓貨,剛抓了一件光緒官窯。
俏貨:比較精彩的的藏品。普通指瓷器的保藏術語。
繃:至心想買或賣時,因某一方本身還要考慮,用心不買或不賣,籌辦放長線實現本身的買賣打算,叫:繃著買後繃著賣。
拿分:指古玩販子收買的古玩商品,能獲得較高的利潤。也指“快貨兒”。
交學費:不太懂行老是費錢買到新貨,受人騙叫“交學費”。
舊仿:明清期間的仿舊叫“舊仿”,而現在仿舊就是“新仿”。
古玩行裡同業之間做買賣叫“交行”,普通成交的代價利潤很低,偶然乃至是“虧本”,這就叫“交行價”,漫天要價是“天價”。
瓷器上有裂紋叫“衝”,老翡翠叫“老種”,新翡翠便是“新種”。傳世古玩都有一層天然陳腐光芒,叫“包漿”,新出土的東西叫“活埋”等等。
或人帶人上門來購貨,行規要按成交價的10%付回報,叫“打一”。
跑道兒:采辦或出售古玩行動的中間人,有的是與買賣熟悉的親朋,有的是專門的經濟人,不出資分歧股,隻從中馳驅,說成一筆買賣。實際經紀人,拉縴的。
皮殼:指古玩在汗青長河中所受感染,而閃現出表麵上的汗青陳跡。竹、木、漆、雕、青銅作品上,好象包上了一層油皮,這類油皮就叫“皮殼兒”。皮殼是汗青沉澱的產品。
壓堂:是仆人店堂裡最好的鎮店之寶。
掌眼:采辦古玩時,請高超的人替本身把握一下標準,以免在鑒定上有甚麼閃失。對於代替本身掌控眼力的人,叫作“請某某先生來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