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6章 伐元(十)倭寇與兵變[第3頁/共5頁]
基層存放景德鎮瓷器和兩江產的白米。另有朝廷鍛造的金花銀每一百兩包紮成捆,放於內艙由專人保管,每艘黃船限裝一萬兩。
年不及而立的王士騏站在船麵上,穿過綿綿細雨望著船埠上批示調劑的漕軍,裝貨的海員,拉縴的船伕,來往車馬絡繹不斷,統統熱火朝天卻井然有序。
----------
舒慶平走過來,長舒一口氣說道:“方纔多虧了王主事在場,如此短的時候就把錦衣衛打發走了,實在短長。提及來,如果讓他們登船搜尋,這事傳到製軍那兒,卑職和這幫弟兄都脫不了乾係……卑職這廂謝過了。”
舒慶平拿起茶杯一飲而儘,持續說道:“水閘對漕船通過特彆首要,枯水季候長江水位降落,漕船輕易停頓受損,水閘讓河道水位保持穩定。漕船每次起落起落,打擊力很大,極易破壞水閘。
舒慶平冇想到王士騏對漕運如此熟諳,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應對。裝糧一半當然是究竟,但空出來的部分是為了漕軍能夾帶黑貨,這是悠長以來的“端方”,但卻不便明說。此時這小年青把這事直接擺在檯麵上,到底是何企圖?
中層存放南邊各省為太病院供應的藥材,另有生漆、明礬、桐油等宮廷染料,湖廣的紅紙、綠紙和白紙等天家公用紙張;
“真是江南好風景,不愧是人間天國,天下膏腴之地……”王士騏不由感慨道。
王士騏出身王謝,其父便是文壇泰鬥、大名鼎鼎的王世貞。他本身也非常了得,為萬曆十年江南鄉試解元,十七年登進士,與睢州袁可立、雲間董其昌同科。
“前幾日東廠傳出動靜,說姑蘇漕船上混進了細作,命錦衣衛前來查清此事。”張翱說道。
說完,舒慶平引著王士騏進入船艙,船艙中間放著一個玄色茶桌,上等楠木雕成的茶盤精彩大氣,茶盤留白處刻有一首詩:“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儘,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裡水,萬裡送行舟。”本來是李白的《渡荊門送彆》。
“那就多謝王公子互助了!”張翱喝了口茶,如釋重負地說道:“現在國度有事,殘元禍害已久,高經略正在撻伐。我等身為甲士,本應交戰疆場,馬革裹屍,現在卻整天被一幫冇卵子的閹豎騎在頭上,實在窩囊!”
王士騏淡淡隧道:“王某分內之事,舒兄不必言謝。本日之事就此打住,也不必上報,還請舒兄去告訴上麵的人,牢記不要泄漏風聲!”
舒慶平跟上去半跪在張翱麵前,雙手抱拳,近乎祈求般說道:“漕軍規律嚴明,冇有舒製軍號令,任何外人不能上船,還請張千戎包涵,莫要難堪下官。”